这本书拿到手中,已经三年了,迟迟没有离开过手。因为每一次在作文教学中遇到一些障碍,都会来这本书里寻找答案。
这本书里讲了有关写作的72个问题,是三位作者当年精心为学生编写的教案,每一篇都短小精悍,深入浅出,每一篇都概念清晰,举例准确。
虽然说这本书编写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将近100年,但是读起来仍然不觉得陈旧。
这应该就是经典作品的魅力所在吧。
~~
见字如面。文如其人。
这些词语我们都熟知,并且也不断的对学生说过:文字的背后是有人的存在的,读书,就是要读出文字背后人的内心所想,情感所现才好。
这就是说,我们平时读到的任何一篇文章,字里行间是有人的观点和情感存在的,要根据文章的节奏,一时一地的去感受,一段一句的去判断。
换句话说,要有自己的辨别和判断,要努力去坚信文章背后的事实和客观。
~~
这本书涵盖了所有的文学体裁,记叙、说明、议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应用文,每一个类别都有十分精到,有浅显易懂的见解与指导,让每一个读到的人,在那一瞬间就会茅塞顿开。
我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但偏偏喜欢读写。
这本书里有这样一段话:凡是文章,都是从作者的笔下写出来的,作者在自己的经验范围以内,对于一事一物或者一理一情,有话告诉大家。
是的,对于世间的任何事物,任何存在,每一个写作者都有话要说,这种话不是观点,仅仅是写作者自己的内心所想罢了。
~~
我们平时在给学生讲课文的时候,总是要带着学生去感受文章中的详略。
在这本书里对于详略是这样的表达:占中~心的重要部分就要详细写,不重要的部分就该快写,快慢就是详略,把不重要的部分略写,重要的部分详写就是为了想显示出特色的缘故。
详略就是快慢,在初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很是愕然,但一来二去不断翻阅,终于也就明白了。
在平时自己做事情的时候,不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出来,总要选几个自己想做的事情来说一说,这样一个筛选的过程,其实就是详略的处理。
~~
我们经常发愁,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不会细节描写。
在这本书里也有答案:不知道怎么描写,是因为观察不够,积累不够,自然无法在需要的时候流畅地输出。
想起来在孩子们进入学校大门之后,到现在,已经四五年过去了,对于观察能力,对于表达能力,依然停止在一个不止步不前的阶段。
在课本上学了的句子,引~领着孩子们进行表达,往往也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在这个表达的过程中没有及时跟进,就造成了一种疏离。
这种梳理就决定了,走的距离越来越远之后,无法再表达出合适的、属于自己的、此时此刻的感受了。
~~
这本书里,还介绍了很多的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的方法,这都是我们小学生作文需要的一些技巧。
所以身为语文老师的我们要好好的读一读这本书,捧着他,就仿佛有一位长者,在我们的身边,陪同着我们,教导着我们,一步一步带着孩子如何开始写作。
语文的学习重在阅读和写作,这两者密不可分,我们做老师的,一定要学会一边读一边写,只有多读精读,才能了解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更好的有助于我们的作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