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民国时期茶峒的爱情故事。平静的山村,普通的人,一份并不惊天动地的爱情,像盛开在山间阳光下的花朵一般纯洁的男女之情,却只留下了一串寂然无声、充满悲剧色彩的省略号。傩送到底会不会回来?我想这是每一个读完此书的读者都不能释怀的疑问。我们应该都希望,这份爱情,就算情节跌宕起伏,但最终也会有个圆满的收尾。
但我觉得傩送应该不会回来了。首先,傩送曾经问过自己的哥哥是如何面对提亲的结果,天保回答道,不成,就下桃园;成,宁愿撑船也答应。傩送下桃源,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到他哥哥当时的话,而最终做出的决定,这其中蕴含了他的痛苦,同时也表达了他的心志:虽然喜欢翠翠,但是,这件事是不成了。并且,傩送对哥哥的死十分愧疚,他清楚这件事让他和家人心里都留下了一个疙瘩,解不开的疙瘩。他与其留在这伤心之地,还不如远走他乡,让时间将他的伤口结疤,将愧疚埋藏在土壤里。
其次,在我看来,老船夫在这爱情悲剧里,也起了一部分的作用。老船夫每次看到翠翠,总会想起她那爱憎强烈的母亲,生怕那发生在她母亲身上的不幸命运也可能会降临在女儿身上。这让他对翠翠很宠爱,对翠翠的婚事很上心,但他未能很好地去鼓励翠翠去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所爱表达出来。老船夫为了孙女的事来来回回奔走、打听、试探,为孙女操了太多心,没有“做到放手”,也就导致了他处于“被大老认为是刁难,被二老认为是“弯弯曲曲不索利”,被船总认为是多事,还被不被不明事理的孙女理解”,不仅让船总不给他一点好脸色,也让傩送和翠翠之间的感情多了一座厚厚的屏障。虽然老船夫的初心虽好,但最终却好心办了坏事,落得了两边都不讨好的结局。
最后,虽说文章最后船总也是同意了翠翠作为二老,船总也知道傩送所在之处,但他没有让人去告诉老二,而是说要等二老回来。说明他也明白,傩送对大哥的死耿耿于怀,那道坎隔在他与翠翠之间,像鸿沟一样不可逾越。他也清楚傩送的脾气,他们可以做的只有等。
故事的结尾曾说,他也许“明天”回来,但这明天或许可以大于一辈子这么长。这像是个没有结尾的故事,翠翠只能一个人静静地等待着他,不语不言,不知疲倦。她也许会一直在期盼那个心心念念的他,可以遗忘伤痛,在一个美好的季节,踏着灿烂的金黄的夕阳,回到这茶峒里,但这等待可能要她倾尽一生......
我对你最长情的告白,全都蕴含在这等待。我一直在等待,江水悠悠,花开花落,春去秋来,我不会离开,只是你何时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