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大地倚在河畔
题记:你是如此倾心于一杯咖。
咖啡与“品味”、“小资”、“浪漫”、“西化”等字眼完全无关。在许多选择中选择了咖啡,就如同选择了茶,或其他任意一种饮品。
只是自知味觉迟钝,难以细品各种咖啡的丰富蕴味。也因对咖啡所知不多,品饮时或少了些意趣。但饮咖啡喜欢即可,它不复杂,并不牵涉更多,也不需要什么知识条件。
就这样喝一杯咖啡——
后街某小店时常很安静,吃个杂蔬炒饭打发了午餐,然后要一杯此店 “招牌咖啡”,尽管无甚特别,却可籍此再稍坐片刻。一丝还可将就的咖啡香,伴一小段清静自我时光。
偶然,三五笔友约聚于某咖啡连锁店,每人一大杯装的摩卡或拿铁,连带一杯清水,谈天说地整个午后,讲述某个题材及写作的辛劳与无用,谈论如何读书及阅读的痛苦与多余。或者干脆不谈文学,只谈杯中物及碟中美食。
就这样喝一杯咖啡——
早晨匆忙,此时有全自动机帮忙,将曼特宁豆或哥伦比亚豆甚至蓝山豆适量倒进机中,眨眼间,令满室飘香的咖啡便缓缓流入热杯中。除偶尔斋饮外,一直喜欢加适量白砂糖和咖啡专用 “爱护奶”(太不入流太不懂咖啡!),一杯匆匆下肚,迎接又一个喧嚣白天。
尤喜深夜的咖啡。万籁俱寂,独自手冲一杯,静享过程,此种感觉胜于一切。似乎较喜欢耶加雪菲和黄波本的味道,烛芒也很不错。这时绝不加糖和奶。看几页书或写几行字又跑出厅来喝一口,还有比这更美妙的吗?
就这样喝一杯咖啡——
如兰姆①所言时常心无掛碍地在城市街道闲逛怕是一时难以做到了,尽管身为退休者。倒是每日协助太太照顾女儿继而带孙,忙得不亦乐乎也颇感疲惫。趁着太太及女儿她们在楼上宽大的婴儿商场磨磨蹭蹭当儿,钻进楼下的星巴克等候,一杯算是喘口气。
……
英国作家马克曼·艾利斯引述一位 18 世纪作家说,以前人们逐渐喜欢咖啡是因为咖啡能令人安静与清醒,他们知道 “保持安静和清醒 对一个人而言具有莫大的价值。”② 数百年前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因而较少饮用烈酒而改饮咖啡。这并非咖啡文化兴起的唯一原因,却是最重要且最有意义的因素之一。
在我而言,“保持安静和清醒” 意蕴深刻,它意味着对自我和世界努力保持准确的认识,意味着立足生活本身,穿越现实的宏大虚妄,真切体察及欣赏细碎幽微的日常生活之美,最终则指向生活的喜悦和存在的意义。
这些,都在一杯咖啡中。或许这就是咖啡在其文化上的一个重要侧面? 喜欢咖啡,就是喜欢一种饮品的味道,进而喜欢作为其文化的某种精神。此前在所写文中有过类似的表达,今日仍作如是观。所以时常不忘制作一杯,无论是简单的速溶还是繁复的手冲。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是如此倾心于一杯咖啡!
(2017年8月于流花湖畔)
※注释
①查尔斯·兰姆(1775—1843),著名英国随笔作家,其作品意到笔随、亦庄亦谐、不受拘束。其中《退休者》描写了一个小职员退休之后的生活及复杂心理状态,是其名篇之一。
② [英]马克曼·艾利斯著 孟丽 陈广兴译《咖啡馆的文化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年12月第1版)P.220。
2017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