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兰·德波顿说他不喜欢世面上的鸡汤,决定自己熬一锅,所以这本书就此出炉。在我看来,这本书更像是哲学家小传和哲学家经典思想的集合。作者阅读了历史上著名哲学家的著作,根据自己的喜好从中选取了六位哲学家生平和对自信、金钱、挫折、肉体、爱情、困难的思考集结成六章。网上定义说这本书是散文集,但我更倾向于哲学入门书,内容有吸引力,间插的小秩事也好看,是很值得一读的书。主要观点是以下六方面:
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同、认可,并非由他人的赞许来认定;相比友情、自由、思想这些带来快乐的因素来说,超过基本要求的物质都是多余的;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小心的行动,做自己的朋友;一个人如果有大智,就会以是否有用和是否适合自己的生活这一标尺来衡量一切事物的真价值;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还可以去看电影、听音乐,可以看小说、哲学和诗歌;只有在困难、挫败、绝望中不断攀爬才能到达顶峰的卓越。
关于自信(第一章 对与世不合的慰藉)
这一章除了讲苏格拉底的生平之外,最重要的是讲了自信。
大叔是个缺乏自信的人,常常处于自卑的边缘。所以这一章节非常吸引我。苏格拉底对于自信的定义本身就是破除自卑的方法,他指出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认同、认可,并非由他人的赞许来认定。
我们为什么自卑,实际上就是害怕别人对自己不认同不认可。苏格拉底指出,根本没有必要害怕别人的指责,在被别人否定之时,要先审视一下他们得出此结论的方法。根据他们论证方法的正确与否,确定自己对他们的反对意见给予多少重视。举例来说,运动员更应该在意专业教练的意见,而不是大众的意见。
所以批评的价值取决于批评者的思想程序,而不是人数的多少或是他们所在的阶层。特别是在面对社会常识对自我的评判时,更需要理性的对待,因为常识经常都是错误的。苏格拉底就用他的死刑来证明了常识错误的可怕后果。
关于金钱(第二章 对缺少钱财的慰藉)
走出原始社会后,钱财一直是人类无法迈过的坎。是要彻底脱离物欲辟谷当神仙,还是沉醉在酒池肉林之中,相信每一派都有坚定的拥护者。
相比之下,伊壁鸠鲁更像是中间派。他指出人都有欲望,人不可能离开物质生存下来。但这些欲望有些是自然而必要的,有些是自然但不必要,有些既不自然又不必要。
由于在现代商业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是每件事物都能够轻松界定是否有价值,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判断是否需要这件物品。正因为有这个漏洞,才让商业世界有机可循。现代商业利用大量广告歪曲我们所需的轻重缓急以宣扬一种崇尚物质的观念,而贬低那些不能买卖的事物。例如大量宣传奢侈品带来的好处,却鲜有宣传友谊、自由、思想的好处。
相比友情、自由、思想这些带来快乐的因素来说,超过基本要求的物质都是多余的。
当然,伊壁鸠并不否认人对物质的需求。他认为在保证生存的基本标准后,再多的物质并不会对快乐和幸福提升多少,相反有可能让人迷失在其中不能自拔。
关于挫折(第三章 对受挫折的慰藉)
塞内加对挫折的思考非常深刻,他认为一旦我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事情不如己之愿就会产生挫折。挫折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会产生一系列的情绪反应。
愤怒:“促使我们发怒的原因是我们对世界和对他人持有过分乐观的观念,这种乐观达到危险的程度。”我们应该慎言慎行,并不抱那么大的希望,就不会那么愤怒。焦虑:“如果你想消除一切担心,那么请设想你所害怕的一切都会发生。”自卑:感觉一切都是与自己做对,感觉一切都是与自己有关,但事实上并不如此。解决自卑的最好办法是“我开始成为我自己的朋友。”
只要生活在社会中,总会遭遇挫折。不逃避挫折本身就是对挫折最好的回应。只有在事前做最坏的打算,事中做最小心的行动,事后做自己的朋友,才能让自己放下因挫折引起的种种情绪。
关于肉体(第四章 对缺陷的慰藉)
这一章是送给自信满满的朋友们的。蒙田用极其直白、露骨的语言和例子来告诉我们要有自知之明。
他要我们时刻认清楚自己在性、文化、智力的缺陷,同时要低下身子:
“自知说了或做了蠢事,那不算什么,我们必须吸取的更加充分而重要的教训是:我们都是大笨蛋。”
“在这个世俗的牢笼里,我们身上既不是纯肉体的,也不是纯精神的。”
以小心说理取代偏见,这是衡量一种行为的正确方法。“一个人如果有大智,就会以是否有用和是否适合自己的生活这一标尺来衡量一切事物的真价值。”
蒙田是一位奇葩哲学家,他以屁、屎这些生理现象来说道理,初看起来肮脏,细想起来可爱之极。
关于爱情(第五章 对伤心的慰藉)
伤心应该是人难过的表现,也是最痛苦的感受之一。叔本华认为完全可以避免伤心,“人惟一的先天的错误就是认为我们是生而为追求幸福的”。他相信只要不对这个世界抱有希望,那么就能够过得更好。
在伤心中,因情而伤应该是最痛的吧。
叔本华对情伤有大段的表述。但他的爱情观更接近科学而不是情感,他认为爱情只不过是人类屈从于繁殖后代的“生命意志”,人们从第一眼见面就受到繁殖最优基因的蛊惑,因而会有许多人看来并不搭配的情侣走到了一起。
但遗憾的是他老人家终身没能得到女性爱情的呼应。虽然我们不能指责他老人家没经历过爱情就不能评判爱情,但对于大叔来说,一个没有吃过葡萄的人说葡萄酸,这样的理论多少有些让人不能信服。
但他提出的另一些观点,似乎能够解决因爱受伤的心灵:
“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还可以去看电影、听音乐,可以看小说、哲学和诗歌。在经受苦难之后,一定要把眼泪化知识。通过创造性的作品,至少能获得片刻的顿悟,洞察我们的苦难,从而可以免于苦难带来的震惊、孤立(甚至受迫害)之感。”
希望各位永远和情伤无缘。
关于困难(第六章 困难中的慰藉)
每个人每天都会遭遇这样那样的困难,而这些困难往往会造成痛苦。与前面几位哲学家想方设法远离痛苦不同,尼采认为应该迎难而上,与困难搏斗,将困苦酿成美酒。
尼采认为人的自我完成不是通过避免痛苦,而是通过承认痛苦是通向任何善的自然的、必经的步骤而达到的。他举例说:无论是拉斐尔、歌德还是司汤达,他们都经历了异常的艰难困苦,他们没有逃避而是直面这些苦难,通过不断的努力战胜了这些苦难,最终获得了成功。
这样说来,苦难并非上帝有意责难,反而是上帝给予人类最好的礼物。我希望上帝少发点这样的礼物。
尼采喜欢用山来表述自己的哲学观点,在山下是平庸,只有在困难、挫败、绝望中不断攀爬才能到达顶峰的卓越。
不得不说,尼采才是世上最伟大的黑暗鸡汤哲学家了。
相比尼采顶峰卓越说,我更倾向于享受过程,特别是当到达顶峰回望时,你会发现最美的并不是山顶而是那段艰难的历程。
值得一看的书,书也不算长,建议有时间看看。
(全文完,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