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问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焦点理念。
一、成果问句
成果问句用来理解当事人的来谈动机与初步期待,也开始引导当事人朝向正向、未来及解决导向的会谈方向前进。例如:
“今天你来到这里,觉得我们讨论什么样的主题对你最有帮助?”
“在晤谈后,你的生活有了什么改变,才会让你觉得来这里晤谈是一个好主意?”
二、奇迹问句
奇迹问句能给予当事人一个深层的相信与想象,他们的生活是可以改变的,鼓舞当事人拥有希望,也让当事人愿意思考可能改变的结果和好处。例如:
“假如发生了奇迹,问题解决了,你会注意到的第一个改变是什么?”
“当奇迹发生后,你会有什么不同?”
“你的家人会看到你有什么不同?”
三、假设问句
假设问句以假设性语句,探问当事人在未来于某特定情境下可能的想法于积极作为,特别是关于当事人偏好结果或达成目标时的情境。
“如果可能,你最希望发生的最理想的结局是什么?”“会跟现在有什么不同?”
“如果有一天你走出了情伤的阴影,你会看到自己在过什么样的日子?”
四、例外问句
例外问句促使当事人有意识地注意与参考自己过去的成功经验,而让当事人从注意问题的严重性,转而思考问题可以如何解决与具体策略,进而提升当事人的自信心与赋能感。
“过去什么时候,你与同事之间的相处是像你期待的那样,比较能平心静气的讨论工作上的事情?”“那时是怎么发生的?”
“以前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困难?”“你那时是如何处理的,而没有让情况变得更棘手?”“那时处理的方法,有哪些可以用到现在这个情况?”
五、差异问句
差异问句邀请当事人思考与回答:目前现况与例外经验之间,或者目前现况与美好愿景之间,有何不同的细节?
“那你能认真平静念书的时候,会跟现在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这样的差异的?”
“你觉得在奇迹发生后的景象,会与你现在的目前的状况有什么不同?奇迹发生后,到时你就可以做什么是现在不能做的,或者,就可以不用做什么是现在不想做的?”
六、应对问句(因应问句)
应对问句探究当事人一些很小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自发行动策略于动力来源,在同理、支持当事人感受的同时,又激发当事人看到自己已经在发挥的功能,邀请当事人从关注困境转移注意力到确认自己如何能持续承受或对抗这一困境的种种优势,减少被困境击垮的挫折感。例如:
“我很好奇,在婚姻这么辛苦的过程中,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走过这么多年?”
“在最近心情这么不好的情况下,你都是怎么让自己每日坚持外出的?”“朋友是你很大的支持力量,多与朋友接触对你可能会有什么帮助?”
七、评量问句
评量问句促使当事人与咨询师了解在问题情境以及解决之道之间并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协助当事人发现已经做到或拥有的例外,并检索出下一步的方向与行动。
评量的向度可以包括当事人内在特定感受与态度、在乎之处、已经做到之处、自信勇气与动机程度、与人的关系亲密程度、不同时期的特定状态、行动选项的适合度或可行性、必要的安全评估,以及身边不同重要他人对同一评量的差异观点。
例如:
“以1分到10分,10分是你刚说的,全家处于最理想的状态,1分是相反的状况,那么你觉得现在你们在几分的位置上?”
“为什么会有这个分数,而不是更低的分数?”
“如果问你的先生,他觉得需要怎样做才能够再进1分?”
八、关系问句
关心问句促使当事人觉察现实与外在资源,并能在人际互动观点中,思考在生活情境中自己与别人想要的不同,从而启动目标与解决之道的产生。
关系问句有助于在“当事人想要的目标”“愿意去做的目标”以及“别人对他的期待要求”之间取得平衡。
关系问句还可以提供当事人与咨询师之间一个安全距离,因为当事人可以不用先谈自己的看法,而是先说出别人的意见。
例如:
“如果你的好朋友在这里,他对这件事情的看法会是什么?”
“如果你的老师看到你有什么不同了,就没有机会再找你的麻烦了?”
“就你妻子的角度,她会认为,什么人、事、物会是支持你的重要力量?”
九、赞美
赞美是依据当事人表述与经验而来,以现实为基础。SFBT赞美是一种非评价式表达,让了当事人可以选择接受与否的空间。
赞美可以结合假设问句、关系问句形成间接赞美,或以振奋性引导使当事人自我赞美。
咨询师给的最有效赞美,是通过提问问句,让当事人在回答过程中吐露自己的能力、知觉与善意,同时更为意识化成功方法,及提升个人自我价值。
例如:
“你怎么能够在同事恶意批评你时,还是很冷静的和他就事论事的讨论?你是怎么做到的?”
“若询问你的好朋友,他会说他看到你一路走来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
十、追踪问句
若当事人找到愿意尝试的一个方向时,咨询师会继续追问如何具体执行的行动细节;或者,会积极引导当事人如何将晤谈过程所得,持续运用至平日行为或结束晤谈后的生活中,以强化当事人之行动执行力与落实性。
“你在害怕的时候能够提醒自己要深呼吸,这真的不容易,你是怎么做到的?你日后如何提醒自己继续维持这个方式?如果别人看到什么就知道你的改变是继续维持的?如果你的改变能继续维持对你的生活,会有什么不同的影响?”
“未来如果发生什么就会知道自己这些经验都是值回票价的?”
十一、还有呢
这是一个看似普通但却非常重要的问句,一旦咨询师与当事人确认与探讨了奇迹、例外或进展的存在时,都记得再多接着询问几次“还有呢”,当事人在持续回应这个问句时,将会发挥联想力,平行扩大思考,而会带出引发一连串的记忆或扩大的图像,激发当事人更多的连锁思考和答案。
提问后的等待(沉默)
由于SFBT的提问多为引导正向思考的问句,其思路不为当事人所熟悉,常常需要当事人在费心思考后,才能将他们的反应诉诸言语,所以当事人面对SFBT咨询师所提的问句,容易陷入思考或沉默。
当咨询师能够包容沉默并以沉默回应,当事人反而会认为是该自己进行思考与回答,咨询师不会帮他们回答问题,他们更需要为寻找自己的答案而努力。咨询师能够忍受当事人的沉默时,当事人就有机会酝酿出答案,并且其答案经常会让当事人自己也觉得惊艳。
咨询师提升维持沉默的能力,接受当事人的沉默,才能不产生焦虑,才能给当事人足够的思考空间,促进当事人建构属于他自己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