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到现在,我一直都有选择恐惧症。大到在老家买房子还是在深圳买房。小到午餐是吃鱼香肉丝还是番茄炒蛋……每种选择,我都会犹豫不决,以至于不选择—其实,不选择也是一种选择,只是这种选择方式过于被动。如今,通过书本,借鉴高人观点,我有3套方法从容选择生活的种种。
一、向内心发问,并加强选择练习
在每做一个决定的时候扪心自问:这样的决定会产生怎样的结果?这样的决定是否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感到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配套练习:练习快速做抉择,如,从每天的点菜开始。用30秒的时间选一道菜。——小狗钱钱人生整理术
练习后的一些变化:小事1
之前:选择午餐外卖时,总头大。A、B、C、D,都没法选。也懒得选。
现在:保存优良的店家,最多在2分钟内选好菜品。
小事2之前:在超市,经常犹豫不决到底买A还是买B现在:直接决定是否必须,是否要买。并立即抉择。30秒内决断。
小事3之前:阅读时,摆放一堆书籍,总无从下手到底选择哪一本。现在:定好主题,并只选择好当月要读的1-2本。无选择障碍。
小事4之前:下班总会纠结是回家做饭还是在外面吃
现在:饿了就和同事一起去吃饭,想吃家乡菜了就去R家做饭吃。
二、多维度细分法
做一个重大决定,如是选择A岗位还是B岗位。终于有了新方法可以应对。采用的是采铜在《精进》一书中提到的方法:
第一步:重新定义问题,A岗还是B岗?该选择题可以重新定义—你为什么要工作。
第二步:因素穷举。收入、兴趣、认同感、尊重、培训……等等
第三步:筛选穷举中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设定权值(-5分到5分)。
负分:表示你不想要
0分:表示你不在意
第四步:给A岗、B岗分别打分。计算每项影响因素,计算方法:
A的加权分=A在影响因素中的得分*权重,A总分=A的所有影响因素加权分之和。取A、B岗总分进行对比。最终选择得分最高的。不理解的话,见下表,助你理解!
这种方式对于理性事件的选择会更适合一些。对于情感方面就不大适用,情感方面听从内心直觉会比这样的理性分析会更好些。或者直接采用方法1。
三、30-30-30法则
从时间维度上做选择。在做某决定时。问自己:30分钟后自己的心情会如何?快乐还是后悔?30天后自己的心情会如何?30年后……
拉长时间分析,比起陷入两难的境地会来得更实在。比如说参与玩深橙运营,每月要进行活动策划,以及线下会议讨论。在每次H发起会议,确定参加与否及时间安排时。我做决定后心情多少有些压力感,因为个人时间又要压缩一部分,30分钟内,心情稍有不放松,但拉长时间来看,30天甚至30年后,我决定自己的选择没错,而且认识了新朋友。
在每一段岔路口、择业、择偶,我们都面临着新的选择与挑战,做出周全且适合自己的决定源自于尊重内心,更源自于对事件的分析,与其犹豫不决,不如静心分析,人生的各种抉择还是得由自己亲自筛选才可能过得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