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能看到的“成功”,都只是一种结果和表象。每一种成功的背后,必定都有一种“匠心”在支持。但是“匠心”总是被现代人忽略,甚至很多人不愿意去面对,因为每个人都想取巧。所谓“匠心”无非就是忍受孤独,长期做一件看起来很平常的工作。然后长期的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厚积而薄发。我们要去学习和关注“成功者”背后的“匠心”,而不是直接去模仿他成功之后的行为。再者,我们不能只关注别人,而忽略了自己。你有什么独到的资源?你在哪方面比别人懂的多?你在哪方面非常擅长?你的资金多?团队扎实?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先弄清楚!成功没有现成的“方法论”,所有的成功都是顺应外界需求,然后结合了自己长处,找到存在的价值。成功不是寻找和模仿,成功是发现了你自己!
日式管理有一种精神值得学习,而不是具体做法。这种精神就是工匠精神:第一是热爱你所做的事,胜过爱这些事给你带来的钱;第二就是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益管理就是“精”“益”两个字。在日本人的概念里,你把它从60%提高到99%,和从99%提高到99.99%是一个概念。他们不跟别人较劲,跟自己较劲。简单的说就是自愿把事情做好,因为这代表一种荣誉。如果没能做好,也会感到憎恶和耻辱。
现在我国企业追求 “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即时利益,往往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当企业热衷于“圈钱、做营销、再圈钱、再做营销”的循环时,坚持“工匠精神”的企业,依靠信念、信仰,看着产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最终,通过高标准要求历练之后,成为众多用户的骄傲,无论成功与否,这个过程,他们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脱俗的、也是正面积极的。坦白说对于工匠心存偏见,甚至有些看不起。而在日本,如果你被称为工匠,这意味着你受到了极大的尊重。只有一个行业内非常专注、做得出类拔萃的人,才能被称为工匠。在美国,电焊工或柴油机修理工的收入往往比初级的办公室白领高,有的甚至高2或3倍。因为拥有技术的人太少了,我们对于“知识性工作”和技术工作有着错误的认识,如果一份工作很脏,那么人们就会轻易的认为这份工作很傻。但事实是,技术工需要做的思考真的非常多,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收入比较高的原因。而许多办公室的工作让人越来越笨,这是其收入低的原因,尽管要得到这份工作需要大学学历。
“工匠”是技艺精湛的人,在欧洲,德国的学徒传统培养了最优秀的工匠、瑞士的顶级名表都是工匠一个零件一个零件打磨而成的。因此,工匠精神的本质,其实是爱。中国缺的不是工匠精神,中国缺的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