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听名家散文专辑顺序播放,大多时候一边忙活别的,就不能仔细听。
今天听到莫言的《卖白菜》,开始不知道是哪个作者写的,当然也不知道标题。
我最开始听到的是他母亲把大白菜从墙上弄下来,我还认为是哪个作者写的关于说名画装饰画或者雕刻品什么呢。
然后才听到说到他们去集上卖白菜,然后慢慢听到了更丰富的内容,深深地被这篇很有特点的文字吸引。
听到写到清冽的寒风中他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写到弯曲的枯柴一样的手指很是形象深刻的老太太形象。
写到老太太拿出肮脏的手绢付钱,作者也是写的毫不客气,但是也真实有力地不隐藏他“当时”对老太太的怒气,充满了讽刺。
写到老太太用手指弄唾沫数钱,可能作者也感到嫌脏的嫌弃。
文章写到破旧报纸那几句,好像作者是在讽刺那个老太太。(这时候我还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莫言。)
并且开始我没仔细听,还真就认为作者就是直接说那老太太像是“破旧报纸在他们面前停留了一下然后打着滚走了”。
不知道当时,是否有一阵风果真吹过去一张破旧报纸,不知道作者是否就是“专门不”写到“风吹”,可能根本就没有风,也更没有风吹过去的一张破旧的报纸。
不过就算有,可能作者也专门就是“不”提到风吹,可能就是为了更明显表达对那个“就像一张破旧的报纸般从他们面前停留了一会然后打着滚走了的老太太”的愤怒和讽刺。
这时候我还不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莫言。
【然后才知道这篇文章作者是莫言】
我然后去看这篇作者是谁,可是看到这集标题没写作者只写了《卖白菜》的题目,然后重复听,才知道作者是莫言,果然是大作家的文章文字,不禁感叹,怪不得写的这么好。
又重复听了很多次,觉得纳闷,开始听到说到墙上木楔子的白菜当时认为是“装饰画或者雕刻品”之类的之前,文章开始也确实说了他们种了104颗白菜卖了101颗,怎么就没听到呢,当时怎么没有注意听呢。
重复听这篇很多次由于不是用的软件而是手机小程序听的,有时候上一首下一首不按顺序(并没有设置随机播放)然后还得看播放列表找很久才能找到,然后播放。
大概重复听了有十几次,播放不方便也听的起劲不亦乐乎,好像这样的好文章,连续听上一整天也不会厌烦。
听之后还有几个感受想法
①大作家写文章(就是指的写文章时,并不是指的小时候)也不掩饰对刻薄挑剔的老太太的愤怒,厌恶,讽刺,嫌弃甚至轻视与不屑,也不怕别人说大作家文章描写老人也不客气像是不尊老爱幼。
②大作家小时候也是很调皮,(这次就是指的大作家小时候了)对于的刻薄人哪怕老太太这种老人也不掩饰自己的气愤,童心童真,有意见直接说不一味地隐忍,不无条件的隐忍,(开始是忍耐的,后来觉得更过分了才不想忍了)并且对自己讨厌的刻薄的人多算钱,又有一份叛逆。
③他们去卖白菜,老太太刻薄的剥了最外边的三片白菜叶,是否他们为了不浪费会收起来拿回去用呢
④莫言小时候手冻得生过冻疮的
⑤莫言的母亲骂他“穷种啊”,也没有伤害他的自尊,也没有导致他真的穷和没出息反倒成为成功的“富有的”作家
⑥可能如果有卖白菜的经历会“导致”成为大作家呢
⑦莫言拿了篓子扔到地上,他母亲说“你扔谁呢”,好像他小时候还很倔强,也并不是不敢表达心中委屈和郁闷,他的母亲说的那句话好像和我们的方言习惯差不多,或者全国各地都是这样的方言习惯
⑧为什么开始他的母亲让他去拿篓子而不是自己亲自去拿,可能当母亲的都习惯喊孩子们“打个下手”,或者他的母亲是想用“过渡的缓和的”方式告诉他通知他“准备卖了之前说好不卖的、准备留下来过年包饺子的白菜”。
⑨莫言他们上学时,到了十二岁刚学了乘法
⑩最后他们篓子里边还是三棵白菜,难道后来他的母亲摆摊半天另外两颗白菜一直没有卖出去吗
①①他们为什么种的白菜是104颗有零有整呢
①②莫言很细心的充满童真地数过他们种的白菜是多少颗
①③老太太为什么专挑小颗的白菜买而不买大颗的呢
①④他们卖的白菜,是大白菜还是圆白菜???之前觉得是大白菜,后来琢磨文章写到白菜是否卷的紧和圆的像和尚脑袋都像是说圆白菜,但是搜配图时看到图片都是用的大白菜,疑惑不解呢
①⑤也觉得文章内容可能都是真实的事情,也可能部分内容是不真实的,可能只是为了艺术文学创作的需要,觉得可能莫言没有真的多算老太太的钱,老太太也没有把买的白菜退回去。
或者老太太根本也没说他们的白菜卷的不紧,莫言也没说再卷的紧就成石头蛋子了,甚至老太太根本就没有去他们的白菜摊钱打探他们的白菜。
可能只是有个那样的老太太,在他们旁边那个高个子老头那买青萝卜,刻薄的挑拣讨价还价之后拿出作者写到的“肮脏的手绢”付钱,可能是高个子老头多算了老太太的钱,反倒是莫言用尖锐的目光在高个子老头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了。
至于关于老太太剥白菜帮子的描写,或者是别的时候看到别人做过这样的事情,或者就是那天另外的别人那样买的他们的白菜。
不过其实我还是更多认为,莫言这篇文章写的都是本来发生的真实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