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昨日偶遇36kr报道叮咚小区 获1亿投资,分享于群,学弟黄传彬放言2014是区域互联网元年。基此引发老夫开始回忆我所经历过哪些互联网大潮,遂作此回忆篇。
注 :此处互联网大潮概基于本人所处之社会环境中的互联网变化程度,重要性或时间等细节与前辈有出入望请勿深究。
从纸条、基本通讯到qq
那是六年级时一个阴天,我在烟熏袅绕的网吧注册了我的第一个qq号码(没用过什么QICQ,望请忽略细节)。那是个压抑爆发的时代,那是个呵呵真的只是表示开心的时代。
qq同短信电话一样超越了空间,它也没有纸条的霸道与亲昵,不过仍保留苦苦等待回复时的心中小鹿乱撞的不足之美。等待时消耗的耐心,就像擦脚布上拧不干的水,散发的是香气还是脚气,捉摸不透。这一点,电话以及什么语音和视频永远比不上!
那时候大家也没几个人有手机,也没有什么移动互联网, 更依赖于电脑的qq在“即时”上还是差一点,多少次老夫可耻得把qq当成了留言工具。但,同许多人一样,年少的我每次进网吧明知屁事没有根本没人找还是会登陆qq。qq何德何能?
1、钱,免费聊天。
2、个性,唔,你不懂我。
从qzone到微博
把qzone放在这里说,还是那个黑网吧, 注册第一个qq后开通了qzone,搭上黑暗系非主流的末班车,从此踏上忧郁人生你不懂我情爱交织国仇家恨这个社会怎么了重重交织的叛(S)逆(B)之路。
第一次听到新浪微博,说来惭愧,正是老夫一“前追不到的妹子”普及,其当时盛邀老夫关注她。一个每周六都会准时收看快乐大本营的小吊丝怎么可能不脑补这是妹子给我爱的暗示?直到老夫看到她在微博上秀恩爱,痛心在qzone上发表“躲在安静角落,不用你回头看!”,黯然离去。
这是社交关系变化。新浪微博的出现,对老夫而言是第一次看到来自qzone熟人社交之外的社交网络。当年跟随妹子关注的几个明星和营销号现在早已忘却,但简单的follow却有与qzone不一样的体验——你不认识我,我从没在现实中见过你,但我知道你昨天拉肚子了。
第二次谈起微博已高中毕业,仿佛一夜之间所有的朋友都有了微博。暂分析之,一来是摆脱学业负担带来更多的与外界接触自由,互(da)联(you)网(xi)为主;二来便是“爸妈也有qq了”这一事实所迫。我指的是爸妈开始玩qq了,开始每天一个说说“唉呀我去,明天又要上班,这可肿么办呀”,开始每天转鸡汤圣经,而非每晚偷偷摸摸开着电脑看你是不是又在qzone上小清新了。
我的世界完全掉入了SNS时代。
从PC到手机
2011年, 小伙伴们要上大学了,都有手机了(富裕地区高中就天天玩手机的孩子请忽略此段!),而彼时正是苹果和火腿肠暴打诺基亚的时段,华丽的智能机气势汹汹打爆功能机时代横扫的诺基亚。硬件普及与革新似乎同时完成。那时候每个人的手机都有qq了,qq作为IM终于instantly了。
这是载体变化。qq等工具互联网化了手机,手机移动化了工具。插一句,11年还发烧生出来个小米。
从qq到微信
初见微信,它是乘移动互联网大风而起,能语音的qq后台简单工具。
现在再看才知道,简单,是复杂中的规律。微信的简单在于,移动互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