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几天一个朋友路过上海时找我聊天,说他现在有些迷茫。名校硕士毕业之后,工作尚不到一年就发现了一个尴尬的问题,自己已经26岁了。
关于结婚、生子这类看似可以按部就班的问题,他只是随意规划一下,就发现自己和另一半都该步入30岁了。所以,很多别人可以在三四年完成的“任务”,他必须把期限缩短到一年。
身边的人觉得他资历尚浅还不够资格承担自己的婚姻,但是偏又催促着他的婚姻;身边的人认为名校出身理应出人头地,但是偏又拒绝让他述职于可以发挥能力和才华的岗位。
放大了成家立业、娶妻生子的状态,貌似就没有人关心他是否真的优秀,同样也没有人质疑和规划他的未来。
尴尬的二十六七岁,他迷茫了。
2
我不得不承认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这样那样,或小或大的迷茫。我和这位朋友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同龄人都进入了一个无比尴尬的年龄。还没有站稳就需要我们奔跑,还没有在社会真正立足,就需要我们功成名就来支撑我们的娶妻生子,还没有真正长大就要进入成熟的阶段。
也许有人已经开始仰望着金字塔顶,思考着下一步的方向;但是更多的人却依旧在抱怨着薪水的不如意,忧心着领导的不认同,感叹着家人的不理解,当然还有未来那段所有人都可以指手画脚却唯独自己没有发言权的“爱情”。
倘若谁人“不幸”攻读了研究生,那么这份尴尬会伴随着呼吸,渗透到每一份血肉之中——褪去了年轻的激情,却又未垒筑起相应的能力与资源,用所谓的高学历去肉搏同龄人的三年先行之路。看着自己曾经的同学拿着比自己高的薪水,坐着比自己还高的职位,也只能默然一叹:毕竟他们是先行者,但是我起点比他们高,也许走得会比他们更快…
Really?
如果已经进入到人生第二或者第三阶段,身份转换成了老公(老婆)或者爸爸(妈妈),思考的问题就更多了:婚礼,买房,户口,学区,父母赡养,子女教育等等。似乎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曾满怀憧憬,但到头来却又真的无能为力。
去他妈的二十六七岁!
3
父母从小便教育我们说,努力读书,以后才可以施展才华和出人头地;可是逐渐成熟终才发现,他们的确想让我们出人头地,但是却拒绝我们施展才华。
老师们始终都告诫我们只有课业的扎实稳固,以后才能学以致用;可是当离开高校终才发现,在诡变莫测的社会关系中,那些过时的知识竟多少显得有些无处安放。
鸡汤文无数次告诉我们莫要急功近利,一步一个脚印,我们想要的终会到来;但是现实总会无情地打脸,告诉我们什么叫做”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慢吞吞地只会连狗屎都吃不上热乎的那一份“;更不要说还要时常面对那些富有而又闲散的别人家的孩子了。
于是,我们便开始自学成才,而后又沉沦迷惘,而后又重燃激情,而后,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迷茫和无助。
如果说象牙塔解放了我们压抑多年的天性,那么如今的二十六七岁,就是这些天性被风吹散的时候。
每天站在十字路口都不知道自己要走向何处,每天站在公司的窗前都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度过眼前的窘境,每天面对家人殷切的眼神都不知道自己要如何扛住这份爱的期盼,和绑架。
迷茫,吗?
其实我们只是想用这个相对平和的词汇去美化自己内心流淌的泪水。
4
幸好,当我们举目环顾,阳光下充斥着形形色色的二十六七岁,他们的身形或许狼狈,但是至少,他们投来的目光充满着理解。每一个二十六七岁的境遇都差不多,都在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度过这样的一段岁月。无论以何种姿势,无论途中经历了怎样的心路,最终我们都会迈进新的人生里程。
《失恋三十三天》里大老王告诉黄小仙,时间会让一切痊愈,只是不知道这段时间需要多久。同样,谁也没法告诉你什么时候才能走出迷茫,所以用这样一段文字来诉说:虽然迷茫,但也许你并不孤单。
毕竟,谁的二十六七岁不迷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