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是一个公共文化领域,教育的公共性决定了教育问题需要作为公共的论题加以思考和讨论。
2、正其义不谋其功,明其道不谋其利。
3、新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从课程切入,但关注课堂层面的改革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4、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仅凝集了本土改革实践的经验,而且体现了国际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课程改革是在传承我国基础教育传统优势的前提下,借助学校课程的重建、课堂教学的重建、学校文化的重建,推进课程发展的一个漫长的渐进的历史过程。
5、围绕改革实践中的这些问题、缺点好错误,发出不同的声音,辩论双方才可能分享对方的智慧,终究有益于我们共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程的健康发展。这是作为课程人的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
6、课程人的社会责任的底线是什么呢?
不要干扰改革方向。
不要违背学术良知。
不要污染舆论环境。
7、构成学校的一切成员倘若不建立起彼此信赖合作的关系,那么,任何改革都不会取得成功。倘若每一位儿童的尊严和学习的潜能得不到尊重;倘若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性和献身性的实践得不到尊重;倘若每一位家长对于教育的期待和多样性的认识得不到理解,以及学校中持续地激励和帮助每一位儿童的亲和力,在这些成员中未能得到培育,那么,学校教育的改革是实现不了的。
8、新课程的挑战:概念重建,课程创新。
9、人是具有”未完成性“的生物,并因此而被赋予”万物之灵“的地位。
10、积极参与学科重建,致力于贯穿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三大理念------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是我们课程人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