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理解人性》
有这么一个人,他年幼时便患上佝偻病,看上去又矮又丑,祸不单行,5岁那年他又患上几乎让他丧命的肺炎。而他并没有因为这些不幸而消沉,凭借超越常人的毅力,他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后师从心理学大师,有中途出走,自立门户,创立了个体心理学,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弗洛伊德、荣格并列的心理学三巨头阿德勒。
今年是阿德勒逝世80周年,《理解人性》再次出版,无论你处在什么年龄、什么阶段,人性科学都是一门必修课,理解人性能使我们得到更好、更成熟的心理发展。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的经历并不总会使我们变得更聪明。人总会使自己的各个经历殊途同归。一个人不会改变他的行为模式,而是兜兜转转,扭曲自己的经历,直到他们与这经历相称为止。对人类来说,最难的是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希望通过阅读本书,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社会中的人
只有把个体置身于相关环境中,才能了解、判断其性格。性格对于《鲁宾逊漂流记》中自己独自一人在孤岛生活的鲁滨逊毫无意义。性格本质上是一种算法,通俗来讲,性格就是特定情景下,我们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稳定的行为模式。有点像计算机编程里的IF...then,如果怎样,就怎样。如同样面对朋友爽约,A的反应是保持沉默,B的反应是破口大骂,C的反应是询问情况,不同人有不同反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法。
目的性定律
精神生活具有目的性,目标就像是地球,心理倾向就像是投出去石子,虽不能确定石子最终会落在哪里,但其总会落在地球上。心理倾向逃脱不了目标引力的吸引。我们想要理解人性,想想行为背后的目的。如一个家境富裕的小女孩出去鬼混,表面看上去她是自己堕落,实际上她这样做只是想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
两大倾向
我们在社会中,总体来说有两大倾向,获得社会认可、社会地位和追求权力、控制权。许多行为的动机都可从这两个方面找到答案。一位三十岁的女老板,漂亮能够,经营着一家公司,每年挣几千万,自己单身,住在一间单身公寓里,把钱都给了家里的哥哥弟弟,父母。她是在寻求家里的认可。如一个女主人,当她必须找一个新的女佣时,她异常激动,原因是她在担心自己是否能像控制以前那位女佣一样控制这个佣人。又如,2014年四川省广元市实验中学16岁的明明,放学后去打游戏,妈妈在网吧找到了他,两人发生激烈争吵,妈妈说:你上网,我去死。一头跳进了嘉陵江,这就是面对失控的一种过激反应。还有,一位母亲赌瘾,儿子和其争吵时说:你不戒毒,我就去杀人。
不完美是必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虚荣心,虚荣心过度,肯定惹人讨厌。不过虚荣心也可以对人有驱动作用。一位年轻的女性,她从小娇生惯养。她的母亲日夜为她忙碌,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由于这种关爱,她体质非常虚弱。有一天,她发现,母亲一生病就会对她周围的人颐指气使。这个姑娘很快就明白了,疾病可以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她很快就学会了忍受正常的健康人对疾病的厌恶,时不时地身体不舒服,一点都不会让她觉得不快。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贪婪的品质,而贪婪也可成为一种宝贵的品质。个人可能会对自己的时间或劳动表现出贪婪,并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做了许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