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岁月》这部电影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该片是由布拉德 皮特主演的一部关于生活在西部草原上一位父亲和三位兄弟之间的故事。父亲(威廉上校)是一位退休的军官,大儿子艾尔弗莱德性格温顺成熟,二儿子崔斯汀行为放纵,不喜欢约束,比较野性,三儿子塞缪尔文质彬彬、斯文儒雅,本来一家人在草原上生活的自由自在,没想到却被一位女人(苏珊)的到来,打破了平淡的生活。
影片的开头,是一句旁白,内容如下,“有些人能清楚听见自己心灵的声音,并按这个声音生活,这样的人,不是疯了,就是成了传说。” 我觉得这一句很有寓意,从这句话的后半段不难看出,主演的命运被这句话定格了。
一列火车停过,受过高等教育的小儿子塞缪尔带着未婚妻苏珊下了火车,二儿子崔斯汀(布拉德皮特饰演)与女主对视了一眼后有一个镜头停了几秒钟,这也为以后的故事的叙述做了铺垫。接着一家人回到了农场,开始享受这美好的晚餐。
之后的日子,女主每天和三兄弟在草原上骑马、打枪,生活的无拘无束。时间久了,女主也被崔斯汀的放荡不羁野性的性格深深吸引,但是碍于自己是塞缪尔的未婚妻,而不得不将对崔斯汀的迷恋,深深的埋藏在内心深处。崔斯汀性格自由,不喜欢约束,这也就注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只能彼此牵挂。
很快战争爆发了,受过高等教育的塞缪尔在父亲的支持下上了战场,崔斯汀因为溺爱弟弟,怕他有什么意外,也跟着他上了战场。遗憾的是,塞缪尔因为自身的原因,死在了战场。看到自己的弟弟死在了自己的面前,崔斯汀在一刻,疯了,就像影片开头的旁白,他心里一直有一头熊,也许他的疯从外表看像是疯了,其实只不过是内心中野性的释放而已。崔斯汀遵循某种习俗,将塞缪尔的心脏带回了草原。
崔斯汀认为自己没有保护好塞缪尔,而愧对苏珊,最终选择离家出走。在漫长的等待之后,苏珊选择嫁给了老大艾尔弗莱德。
不久,崔斯汀回到了草原,娶了一位印第安人的女儿为妻,本以为可以安逸的过完余生,谁知妻子遭遇意外,被一个流弹打死,这一刻他又疯了,开始了疯狂的复仇之路。苏珊因为内心受不了崔斯汀和她人结婚,后悔自己没有去等待自己爱的人而痛苦万分,在内心的折磨下选择了了结余生。艾尔弗莱德成为了一名议员,代表了上流社会的利益和自己的父亲进行土地购买的谈判,出于某些原因,父子之间产生了矛盾,也许这就是暗示着,当时的美国新旧文明的冲突吧。
故事的最后,两种文明的代表发生了枪战,在千钧一发之际,大儿子开枪打死了敌人,救下了父亲和弟弟,父子之间的矛盾也因为这一枪而缓和。
从影片中不难看出,父亲代表了原始文明的一种生产方式,大儿子代表了新生文明的生产方式,崔斯汀代表了个人价值的实现高于爱情、高于家庭的个人主义,三儿子代表了空喊口号,却对外界事物知之又少的理想主义精神。
故事的最后又是一句旁白,“特里斯坦又重新过起艰苦的生活,他活的时间很长,他亲手送走了自己的父亲,又亲眼看着自己的孩子结婚生子,他是在60年代的一场与熊的激战中,被熊爪夺去生命的,他的死法很英勇”。
这句话正好呼应电影开始的旁白,也许这就是崔斯汀的宿命,内心的野性死于外界的野性。
其实该片一开始打算是让约翰尼·德普(加勒比海盗的主演)来演的,假如真的换成了约翰尼·德普,不知道还有没有这种放荡不羁的感觉。也许换成约翰尼·德普,将会又是另一种感觉也说不定。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电影中的背景音乐,该曲唯美、恬静,在整个电影中起着关键的烘托作用,每当我听到这个曲子,很容易让我联想到,崔斯汀和苏珊在草原上骑马、打枪、无拘无束的草原生活。充满了宿命和悲情的高潮部分,每一个音符都能调动起身体内细胞,与之产生共鸣。低沉的前奏、充满了悲鸣的高潮,似乎总是能将听者,带入一副金黄色的秋天草原的画面,凄凉而不失唯美,使该片表现出了独特的张力。在音乐的渲染下,该片就如同一篇凄美的抒情散文。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不妨听一听,也许能让你这颗浮躁的心安静下来。
唯美的草原加上恬静的背景音乐,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没看过的小伙伴不妨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