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被推销各种保健品的新闻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很少人会继续的问一个问题家里的老人怎么才能避免被推销,只是事情还没有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以也没想太多,或许是把老人被推销的事想的太简单了,觉得自己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服家里的老人不要买这些保健品,我的爷爷之前就遇到过这种事,而且是“屡教不改”,我的爸爸也是因为没有深入的思考这件事,所以每次只是单方面的指责老人老了老糊涂了,最后都是闹得不可开交,老人并没有接受劝阻,反而变本加厉的被骗。
上次听了吴军老师的用经济学的原理来解读这件事深有体会,想分享一下,希望大家能够一起学习。
吴军老师就用了一个经济学理论“成本思维”来解释,成本思维可以解决很多不可思议的问题。
现在的老人小时候多多少少都吃过苦,在生活上真的是能做到省吃俭用,但老人花在保健品上几千几万都拿的出手,买菜时确是“省省省”。
我们先来看看老人买保健品的动机:
1.老人到了年纪身体多少都有些问题,不是这痛就是那痛。
2.老人在生活中对西药的副作用很敏感,不喜欢吃西药(所以大部分推销员会说这些保健品都不是药)。
3.孩子平时和老人的交流太少,老人怕麻烦孩子,久而久之老人也懒的和孩子交流。
4.保健品的推销人员替他们的孩子做了“孝子”,深得老人的信任,老人觉得他们是真的对自己好。
5.老人刚刚开始用的时还真有用,到后面就没有什么感觉了但老人也不敢不吃,一种是买都买了就吃吧,另一种是被销售人员吓唬到了,怕不吃自己的病会更严重。
6.老人的想法是,关心自己的人是好人,我们不信他们,我们就是坏人。
很多人在处理老人买保健品事上,一味地从自身角度出发,没有换位思考,才加剧了家庭矛盾。
我们看看如何用"成本思维"来解决这个问题:
1.先不说保健品到底有没有效,不能一上来就说这肯定是骗人的,指着鼻子骂。
2.那些卖产品的人也有家庭也有也要生活,他们来关心你,给你当“儿子”,那他们的孩子家人谁来照顾。
从成本思维上来分析:
a.一个月保姆多少钱,就更不要说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了。
b.他们不是每次都能卖的出去的,他的时间成本都是要嫁接到老人的身上去的。
c.在医院看病,医生现在是有很多约束的,(比如医闹,服务态度……)医生的犯错成本太高,他们不会乱来,而那些销售人员则是“拍拍屁股就走了”,到时候真有什么事人都找不到。
讲到这里基本上可以得出结论,那些推销人员如果无利可图他们不会心甘情愿的为你做牛做马。
我们作为子女应该有一些反思:
1.要常回家看看,与老人聊聊天,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多关心他们。
2.鼓励老人多去交朋友,有丰富的业余爱好。
3.督促他们定期体检,最好能陪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