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一个上午,我正在图书馆埋头查资料,突然接到老同学丽丽打来的电话,问我要不要一起出来逛逛。
我被她说得云里雾里,过了好一会才明白,原来她正在上海出差。
我便问丽丽:“你什么时候来的啊?”
这一问可不好,丽丽带着一丝不快回答道:“我都来好几天了!”
我当时就有点懵住了:难道是最近太忙,记性变得不太好了?
于是,我带着愧疚的心态对丽丽说:“最近事情太多,忙得昏头了,你什么时候和我说过的?我都忘了。”
可丽丽却说:“我发朋友圈了啊!.......算了算了,你忙你的吧,我明早飞机就走了。”
就这样,我和她彼此说了拜拜,各自挂断了电话。
我带着满心尴尬,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在通讯录理找到丽丽的头像,点开她的朋友圈,发现她星期一早八点多时,的确发了几张在飞机上的自拍,并且还配上了文字:“上海你好,我来了!”
可那个时候我在干嘛呢?
哦,想起来了!
我那天在外面上课,一整天的节奏是这样的:
早晨送孩子上学,随后便挤在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里,匆匆赶到培训地点;
中午和同学一起吃了个午饭,下午再跨越大半个上海乘地铁折腾回家,接孩子,烧饭;
傍晚,我如同所有的家长一样,忍着足以憋出心梗的闷气看着孩子写完作业;
陪孩子之后,又写了几百字的稿子。
等忙完了所有事情,洗漱完上床睡觉时,已经是夜里22:30了。
临睡前,我的确刷了朋友圈,但只翻阅到两三个小时之前的动态,就放下手机睡着了,实在没有精力再将朋友圈追溯到当天早上八点。
于是,我就这样错过了丽丽发在朋友圈里的广播:我来上海了。
而我和丽丽通话的那天晚上,我也依旧没能陪她逛街看夜景,因为孩子爸出差了,我临时抓不到人帮我看孩子。
前几天还有一件事,也让我遭遇了类似的尴尬。
我在一个写作课的微信群里,认识了一位热爱写作的理工科女生,大家互相切磋请教,关系一直都相处得不错。
一天,这个女生忽然问我:“姐姐,我的一篇文章在XX公众号发表了,你为什么没有帮我转发?是我写的不好么?”
我赶快去微信聊天记录中去找,并没有发现哪条消息和她发文章有关,于是便问她,文章是何时发的。
小姑娘给我是回答:“文章在XX公众号一发表,我就转发到朋友圈里了。”
我连忙道歉,说我最近太忙,真的没看见她在朋友圈里转的文章。说罢,便继续忙着第二天要上交的翻译稿子,一直到深夜。
第二天上午,我手里的工作都结清了。当我想好好阅读一下姑娘的大作时,却发现她的朋友圈已经变成一条细细的直线。
欸!我当时也许真的是忙昏头了,忘了朋友圈里点赞、评论、转发等一系列相关礼节。
我能想象,那个姑娘第一次发表文章时激动不已的样子。也许好多人人都在为她点赞庆贺,而我却唯独错过了那条朋友圈,也枉费了我每次发文章时,姑娘的点赞和转发。
最关键的是,在她私信提醒我时,我应该第一时间去看一下她的文章,并且马上转发。
而当时我没去看的理由是:我在忙着交工,不想随便瞄一眼、读都不读就转发,这样的应付是对她文字的不尊重。
可现在,看着姑娘已经变成一条灰色的细线朋友圈,我却再也没有勇气和她说话。因为我担心系统提示我,她将我删除或者拉黑了。
就这样,我的又一段友情,被我葬送在了朋友圈里。
数月前,友谊命丧朋友圈的事件,也发生过一起。
一天,我和同学Lisa下午茶。Lisa忽然问我:“你最近和Judy似乎关系冷落了许多?”
经她这么一提醒,我才发现自己和Judy之间的确将近一年没见过面、打过电话,甚至连朋友圈都没有互相点赞过。
其实,我也早就感觉自己和Judy有点疏远,但我始终没有多想。因为Judy作为企业高管,每天工作很忙,工作之余还要平衡自己,努力去做一个好妈妈。所以,我认为是她是太忙了,才没时间关注朋友圈。
可Lisa下面的话,虽然有点像在传八卦,却让我隐隐感觉,自己和Judy之间的确是出了一些问题。
Lisa说:“你记得你拿到心理咨询师证的时候,发了一条朋友圈么?Judy在下面评论说:美女,你要换工作了么?......你当时没回她。于是,她觉得你是不想和她坦诚交谈,不想将自己的工作规划告诉她。”
我的天哪!
拿到证的那天,我一条朋友圈收到了百十来个赞,下面的评论我几乎来不及一一回复,只回了一句:谢谢大家的祝福。
至于Judy提出的关于我是否换工作的问题,我真的是一点印象都没有。
好吧!也许我又是太粗心大意了,所以才会让朋友误会。
就这样,我的又一段友情,在朋友圈里濒临GAME OVER了。
不得不说,自从有了微信,人际关系就开始朝着新的方向发展,而人与人之间的恩怨,也就增添了许多新的表现形式。
比如,
我发了朋友圈,你为何没点赞?
你的评论太直白,让人看了不舒服。
发消息为何晚回?为何没回复我?为何回得那么简单?
还有便是我这些天接连遭遇的事情:我明明都发朋友圈了,你为何没反应?
而这些问题多数时候都是误解,并非真实存在。它们更像是我们隔着屏幕,依据自己内心的感受,凭空猜测揣度出来的。
因为根本不知道对方当时究竟在做什么,于是我们便借着自己的想象力,主观地分析出对方怠慢我们的一系列理由。
最要命的是,在微信和朋友圈这种虚拟社交场合里产生出来的误会,我们很少会去当面沟通,以至于误会越来越深,最终让友谊的小船翻在了朋友圈里。
而朋友圈、微信、乃至Facebook、twitter这些虚拟社交网络,说不清是好是坏。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人类会将社交完全转移到网络上,就像科幻小说里说的那样。
然而,我们目前毕竟依旧处于虚拟社交的初级阶段,大家都是每天不停地在虚拟和真实之间切换着。
对于我这样在“线下”都不算太会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来说,每天这么“线上线下”的切换着,还真的有点反应不过来!
诶!朋友圈社交,怎么这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