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这其中之关键就在“新”字,如何理解颇费心思。此“新”应当不是物件新旧之新,而应该是精神风貌上的“新”。比如:
在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部队与解放军队伍相比较,国民党部队是在旧的军队体制下的队伍,体现为国民党队伍等级森严,当官的吃香喝辣,穿呢子大衣皮靴,配马配车,随意打骂士兵,下层士兵只能穿布军装革鞋,经常被克扣军饷,心中怨气大,作战消极,常常想脱离队伍;而解放军队伍却官兵一致,同甘共苦,司令员与士兵一样吃住都在一起,关爱士兵疾苦,从不虐待俘虏,这是一种全新的体制,大大激发了官兵的奋发向上的斗志,激发了战士们打胜仗的智慧、信心与勇气。那些被解放军俘虏过来的国军队伍,看到了解放军这种新的体制,触动很深,有很多人愿意加入解放军,并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这一步实质上就是“苟日新”。只有这一步还不够,因为旧的习气仍会时时困扰着,这些人虽然被解放军进行了思想改造,驾不住也有吃不得苦又反水的。因此要想保持改造的成果就要时时刻刻向以前的陋习做斗争,防止自己故态复萌,这就是“日日新”。当然有些人甚至能够建功立业,自然就是“又日新”了。
这样看来,国军被解放军改造并加入解放军焕发新生,就是“作新民”。而解放军战胜国军,解放全国就是“周虽旧邦,其命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