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老师在教育界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近我有幸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寻真》。边读边被李老师一直坚持对教育的“求真”的态度所感动与折服。感动于李镇西老师成为教育家后还能够经常的进行自我反思并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和心理做出真实的剖析,更敬佩于李老师能够敢于倾听不同于自己的声音。在读书的过程中,除了被感动以外,也引发了我的几点思考:
一.努力成为一个“反思型”教师李镇西老师在本书的总序中谈到了读书和写作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提出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李镇西老师在本书的总序中谈到了读书和写作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做一个“反思型”的老师。提出一个真正的反思型教师至少应该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其中,思考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和每一个环节。李镇西在身体力行中不断地提高自己。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李镇西的教育就是“求真”的教育,这也使我深受鼓舞,之前的我一直闷头干活,很少去思考,更是没有写过什么,李老师让我知道教师不仅要教授知识,更应该把每一个孩子当做研究对象,把教育教学过程中所感所悟形成文字,既是对自己工作的一个记录,也能在写作的过程中引发更深刻的思考,相信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借鉴和改进的作用。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暗下决心,今后不管工作多忙我每天都会抽出半小时阅读和思考: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有哪些可以改进地方?自己在处理教学过程中有哪些自认为成功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我要努力成为一个“反思型”教师。
二.面对服务对象我的态度是否符合教师的职业道德
在阅读本书时,最让我受触动的是《两个小伙子》。两个年纪相仿的小伙子:一个在机关单位上班,每天面对着很多来办理业务的人,小伙子一直面无表情地处理着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在阅读本书时,最让我受触动的是《两个小伙子》。两个年纪相仿的小伙子:一个在机关单位上班,每天面对着很多来办理业务的人,小伙子一直面无表情地处理着自己手头上的工作,如果有人寻问也是不副爱理不理的态度,使前来办理业务的人感到非常的压抑;而另一个小伙子从事的是美发工作,他总是热情洋溢地面对自己的每一位顾客,甚至为了方便顾客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所以他总能使顾客心情愉悦。李镇西老师虽然已经搬家了,还是忍不住大老远开车去理发。读了这篇故事引发我的自我反思,我一直以善良的人自诩,但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是面带笑容的面对每一位家长吗?面对家长的诸多疑问我并没有做到面带笑容耐心讲解,反而有的时候我甚至流露出自己的不耐烦,难道就因为我是正式老师,是国家开支的,对家长态度好坏不能影响我的工资,我就可以任性地表露自己的情绪?整个教育都是服务于人民的,做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不也是在从事服务行业吗?如果是面对领导我还会这种态度吗?相信如果面对的是领导,我内心即使再不高兴,也会控制自己不敢表露吧?……回忆起自己的种种行为,我还敢自称我是个善良的人吗?
三、我怎样才能成为孩子最信任的人之前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很认真负责的老师:每天上班进入到教室,就开始做好课前准备,等到学生进入教室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读书,然后上课、批发作业;课间操、午休、自习之前我一直认为我是一个很认真负责的老师:每天上班进入到教室,就开始做好课前准备,等到学生进入教室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读书,然后上课、批发作业;课间操、午休、自习课都陪着(守着)学生;下午放学后,还要打扫卫生,利用校讯通发作业条并总结前一天的作业情况,一直忙到下班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里。可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吗?》我产生了疑问:我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可是我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学生赞同我的“让每个孩子都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想法吗?我为他们做得一切他们都理解吗?我要求他们做的事他们都愿意接受吗?答案是我并不知道他们的想法,不知道他们的感受,更不知道我怎么做才能使他们心悦诚服的接受并甘之如饴地去落实到行动中。答案是我的好心不一定能够得到孩子们的理解,相反我的事必躬亲往往可能还让学生觉得烦——我这样的班主任到底冤不冤啊?通过读书我感觉到问题所在,今后我要“学会倾听”,首先要减少大道理的说教,而在平时多听听孩子的声音,在听孩子说话时要用心,细心,耐心,因为这是教育者应有的起码修养。其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会听”,所谓“会”就是善于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重点和要点,或者一边听一边分析,通过“前言”推出“后语”,通过谈吐洞察内心。这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教育的智慧。 正是李镇西老师有这样一颗“真”心,才能收获学生这么多“爱”,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路上走得这么稳这么远。我决心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做一名“反思型”老师,不断寻求教育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