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鲁迅笔下充满乐趣的百草园,是萧红祖父头顶散发着香气的玫瑰花,是冰心诗中“梦中的真,真中的梦”。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一条五彩的河。作者高尔基却将自己儿时被“一个肮脏的社会。一个破碎的家庭,一群自私的人”挤压下的痛苦回忆写进了这本书中,使得《童年》一书与众不同。
《童年》这本小说儿童无邪的眼光向我们展示了19世纪末的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书中的主人公阿廖沙三岁丧父,同母亲和外祖母一起到外祖父家生活,不幸的是,外祖父性情粗暴,自私自利,两个舅舅也同样。阿廖沙常被外祖父百般虐待,每天都生活在痛苦与煎熬之中。但很幸运,阿廖沙身边也存在着善良正直的人,他们给阿廖沙信心和力量,使他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帮助他穿越苦难。
《童年》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阿廖沙被外祖父毒打得失去了知觉的一件事。阿廖沙一直都很想试着染布,表哥一直都很想让阿廖沙被打一次,便让他用最好的白色桌布来染。阿廖沙染完后被外祖父发现,这个狂暴的恶魔命令阿廖沙跪在他脚下,拿着被水浸湿的桦树条儿疯狂的抽打,他想反抗,结果被更加暴力的“惩罚”着,阿廖沙始终记着“恶魔”疯狂的号令:“把他给我绑起来!我要打死他!”直至把他打昏了才肯罢手。自此阿廖沙生病了,但是有许多人来探望他,令他印象最深的是小茨岗人。他向阿廖沙展示他满是伤痕的手臂,笑着说道:“当时你外公气疯了,要把你打死,我就用这条胳膊去挡,虽然很痛,但你也至少少挨了几下,我还有两下子吧!”看到这里,我忍不住为小茨冈人竖起了大拇指,他单纯,不像阿廖沙的舅舅一样充满心机,他将友情看做世界上最纯洁的情谊,用自己的行动去守护友情。在我的生活中,在我悲伤难过时,我的朋友总会来安慰我,帮助我重新开朗起来。
阿廖沙勤于学习、刻苦耐劳,严峻的生活,把他锻炼成为一个意志刚强、有理想有作为的人,他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成长中,必不可缺的是磨练,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最绚丽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