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自两段穿越者的衷告:
诸君因何热衷回到往昔,是改变?想弥补?或是此时意难平?也许此刻的苦难与挫折,让诸位心生不满,甚至对于未来不期希望。
但我要说的是,也许回到过去你可以改变一些事,但也可能会产生一个更糟糕的未来。何不如此时此地,闻鸡起舞,奋发图强,为华夏不遭列强欺凌,提枪跃马驱逐倭奴,救我四万万同袍于水火。
来时来日,三省沦丧,九州陆沉,尔等青年!当以鲜血洗刷耻辱,割除腐肉,兴我中华。
署名:贾生,公元一九一零年十月一日生人
当你回到过去,要准备的不是改变它,而是小心,别被它所改变……
署名:贾暮,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生人
一个人的执拗,创造了不同的历史,不同的风景,还有那名姓不同,却风流万千的人儿。但愿这些飘荡在世间的孤魂野鬼,最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无悔这仓皇的一生。
第一卷——东女来
楔子:
胡为乎株林?从夏南!
匪适株林,从夏南!
驾我乘马,说于株野。
乘我乘驹,朝食于株!
高阳城外,大雪漫天,寒气刺骨。大道上几百身着明光铠的护卫簇拥着三辆马车在雪地中艰难行进。为首的一辆马车十分华丽,可称‘宝马香车’,其后两辆虽无华美,但也是钢钉扎扎,铁箍层层。那两辆车走在冻硬的土路上,压出了深深的车辙,拉车的三头大马就像是耕地的牛一般躬这身子,不停的,急促的,喘着粗气,向前缓缓行驶。
坐在为首香车前的男子,大概三四十岁的样子,他穿着一身冬袍,袍内裹着锦缎衣衫和锁子内甲。他的手揣在一起,时不时催促车夫,时不时瞟向后面几眼,时不时又掠过卫士的脸。但他看得最多的则是香车上的那道珠帘,每次望向它,那神情就好似陷入迷雾中的人,极力凝望着远方的路途,想要看清。
他瞪一了眼往香车内窃视的士兵,对众人呵斥:“专注行军,再有顾盼者军法处置!”他的样子就像一条护食的狗。说完,他向朝车内高声问:“母亲大人,天气寒冷,您老再忍耐片刻。”说着他又回头催促军官加紧行军步伐。
随着军官的呵斥,饥渴交加的卫士们不由抱怨起来,一个看起来年长的卫兵,问:“任相,已经行了五十里的路程,可否让兄弟们歇息一下,填一填肚肠?”
这个男人叫任孝,几天前还是西唐的宰相。‘西唐’是什么?是一个李氏皇族割据凤翔一带的政权,由那位传奇的,已经死去的大唐皇上李康的长兄李裕建立。
只见任孝的脸黑了下来,但仍强挤出笑容:“诸位将士辛苦,我等必须在天黑前赶到高阳城,到时本大人定会重赏。”他的话还没说完,突然只听香车内传来阵阵笑声。那笑声是如此的…如此的,难以言表。虽身处凌冽的寒冬中,却是那样让人突然间心燥痒难耐,闻者仿佛都成了咬勾的鱼。
又行了半个时辰,阳光从碎云中射出,雪小了许多,灰蒙蒙的远方也逐渐清晰。
任孝的语气有些颤抖,指着前方朦胧的城池:“那就是高阳城,大家加把劲。老夫与晋国齐王石崇贵是莫逆之交。等到了城内十倍赏赐予等!”
军官带头欢呼起来,众人打起士气,脚步更加匆匆,只想等入城拿到赏赐,可回家与妻儿团聚。
任孝见军心稍定,这才颤巍巍的坐下。
“大人,前面就到驼峰岭了,两山夹道,要不要派斥候去探查一下。”
任孝回过神,抬眼望了望,只见一大一小的两座岭,岭上白雪皑皑,并无高大树木,便说:“何苦费事,我已与齐王约定好,只管大胆行军便是,到时自有人接应!”
驼峰岭并不高大,说是岭,不如说是一大一小并肩而立的山丘,在阳光的照耀下,山顶上的雪逐渐融化,凝结在枯黄的小草上,闪烁着平和安逸的光芒。
“簇!”
一声弦响,声如惊雷,任孝还未抬头,身旁的车夫已栽倒在地。霎时间,山背杀出十几骑,黑衣黑马,借势而下,人未到,箭矢已射死了二三十人。
“结阵!结阵!”
众甲士慌忙间簇拥在一起,可那还来得及,十余骑如同一排黑鹰,劫掠而过,士卒刹时四散。只看铁蹄雕弓,软甲长刀,不过杯茶的功夫,两三百将士死剩过半,余下的那个还有再战之心,慌忙滚鞍上马奔逃。
血与死尸交织在白雪中,孤零零的任孝一手死抓着车辕,一手攥着马鞭,面对‘劫匪’话不成句。
“你就是任孝?”为首的男人摘下罩面,露出光头,头后扎着一条鼠尾。他那粗犷的脸上有一道自额头从右斜纵到左颊的疤痕,那道疤,活像一条鲜红的毒蛇。随着他的说话,大笑,不断蠕动,倍显狰狞。
“诸位好汉!后面两车满载珍宝,只求放我和老母一命!”
为首的男人再次大笑起来:“老母,哈哈哈。任孝你就是为了这个女人,杀了李裕吧?”
任孝一听,登时绝望。原来对方什么都知道,没错,香车内的就是世人皆称妖艳无双的东女。为了她,任孝什么都能放弃,哪怕抛弃亲族,弑杀自己的君上。(他的君上也就是西唐的皇帝李裕。)这一切他都不在乎,因为在看着东女的瞬间。‘占有她!占有她,不惜一切,哪怕死去。’的执念便已吞噬了他的理智。
“姑娘日后保重,任孝怕要命丧如此了?”
车内寂静无声。
任孝脱下冬袍,整冠拭衣,走到马前:“我已是将死之人,敢问阁下是?”
“汝名完颜骇,世称摩云匪。”
“莫非是纵横河中、长安一带的摩云三百骑!”
完颜骇没再说什么,手中青刃狼头刀,刹时了结任孝。
“大哥,这个女人怎么办?”
“高阳的晋军快来了。”说罢带着数骑绝尘而去。
这时车厢里又发出“嗤嗤”笑声。
百骑走,千骑来。
只听香车外:“姑娘安好?末将奉齐王之命迎驾。”
半晌只听车厢内发出一声慵懒的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