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到小宝作业本时,第一感觉时震惊、丢脸,接着是焦虑担心还有点生气懊恼。
震惊是小宝竟然撕作业本,这里的想法是,不论因为什么问题,就不应该撕作业本,撕作业本是不尊重老师的做法。
因为第一个念头“不尊重老师“,我紧接着有了丢脸的感觉,“怎么教育出这样的孩子?考不好就考不好,有什么关系呢?再练习不就好了。为什么要把成绩看得那么重。”
因为第二个念头“太在意考好考坏”,我又想到围棋,紧接着又开始焦虑他这个胜负心,担心他以后因为这个胜负心被讨厌被冷落被嘲笑。
因为第三个担心的念头,我自然想到在引导他正视胜负心这个事上做过的努力,感觉努力没有得到回报,有种他不争气的念头,所以生气。同时也觉得自己努力没有成效,带有否定自己的念头,觉得自己当妈没有办法,所以懊恼。
➡️理一下,看得到,情绪是被念头带出来的,不是真实的自己想要的。情绪下的自己在处理事情时关注的点是难以敏锐的,有时就忽略了突破的点。
就如昨晚,我感受到自己情绪后,第一感觉是觉得不应该批评他,知道他是对自己要求太高。所以我跟他梳理了在默写时发生什么与在家里默写不一样的事情,一起寻找问题点,并又默写了一遍。在梳理时候,他也是有一点点排斥的,可能对这个事情觉得不好意思。
过程里简单提了句老师的反应,他很自然说老师交代粘好就可以。看得出老师没有给他过多的压力。
事情就这样了。
但实际上,这个事正是个好的契机,可以再去探索下他当时撕的心情,以及让他去摸索下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做不好的接纳情况,还有发展他对事物动态的看法。然而当时我还是有些情绪的,怕自己控制不好,怕他感受到,没有再继续过多谈及。
同时昨晚又立马将作业本的恢复情况,以及孩子情况与老师沟通。从上午老师回复的内容看,老师是震惊的。当时看到老师回复时,内心又涌起一股羞愧感(我怎么把孩子教育成这样,我宁愿他普通,也不想他丢脸)。
在后来的沟通中,我表达了我看到本子的第一反应、对老师处理方式的认可感谢,以及孩子在这点上过往的情况。
交流中我是有些羞耻感的,但我又在聊的时候注意到我不能去否定孩子,出现的是成长过程中阶段性的问题,如果我去定性,孩子会受伤,同时老师若再遇到会因为我的定性怎么处理呢。
我谈及孩子的心思,以及家庭在孩子这方面引导的方向,同时“厚颜”指出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想好的心思是好的,问题的关键点是没有发展出怎么去接纳自己表现不好的时候的能力或者意识。
老师没有再回复,我是有些尴尬的,还有些不知所措。
但回头去看,我反而是感谢自己的。
1.对于我长期畏权的人,只要是老师、领导这类人,我都不太敢去否定,这次在自身有羞耻感的情况下还能正面表达自己想法,是个很大的突破。
2.我没有被自己的羞耻感所限。我内心还是有点感觉,认为这个羞耻感不是应有的,只是过往的认知带来的,但我还不能突破过往的认知,所以还会受羞耻感的影响,但我这个时候是抓住了这一点的感觉。
3.在与老师沟通中,我再次发现梳理的好处。让我看到这个事件的关键节点,就是孩子对于自己表现不好的接纳能力。这个点平时也有在引导,但在这个事件发生的时候,过往的认知放大了这个事情的影响。把孩子当下的行为固化,意识放在这个孩子将来会怎样的点上,也就是活在自己设想的场景里。而没有带着动态的意识,去挖掘当下的问题根源点。
现今生活,对于孩子言行举止太过重视,容易放大问题,不止家庭,包括学校。总是有个标准放着让你参考,每周之星或是每日作业打分等,无形中局限了思维。没有问题的孩子还是孩子吗?反倒不要怕问题,而是庆幸越早看到问题。人在每个阶段都会遇到问题,更何况孩子呢,尊重成长的规律,小心模版化的教育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