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的速冻水饺一袋有24个,一次煮12个,可以吃两顿。
煮饭要把米倒到第一根水位线,多一点点就吃不完,少一点点就吃不饱。
奶茶热到最好喝的温度需要微波一分半钟。
买水果的时候,苹果买2个,香蕉买3根,再多就该放坏了。
冰箱里即使什么都没有也要有可乐。
火锅底料是万能汤底,什么都能扔进去煮一煮。
早起出门的家里像受灾的现场。散落一地的杂物,一张堆满一切衣服袜子的万能椅子,打开后来不及盖好的化妆品。然后在五分钟之内梳洗完毕换好衣服神速出门。
香薰蜡烛是必备。即使搬到一个新的房子,也会因为这些小东西,慢慢把一个陌生的空间住出自己的家的味道。
买很多不同颜色的指甲油,自己涂自己卸,有时候十个指头都涂不同的颜色自己闹着玩。
买很多不同颜色但是直男都看不出有区别的口红。
买很多觉得很好闻但主要是瓶子好看的香水。
去世界各地旅行的时候会记得买一个冰箱贴,积攒出一幅属于自己回忆里的世界地图。
有时候去超市看见有好看的花,会买一束回来放在花瓶里,说不出的美好。但是照顾不周,它们都很短命,气得我再也不买了。
蜘蛛啊小虫啊都不怕,一手就能捏死。
半夜里突然有奇怪的声响格外的敏感,蒙在被子里想,要是有坏人来,钱全给他,银行卡密码通通告诉他,只求绕过我一条小命。
即使知道自己过了玩娃娃的年龄了,也会在家里摆着嘉年华赢来的大大小小的娃娃,它们就是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小伙伴。
会在某个周末突然心血来潮地打扫卫生,一通断舍离大扫除以后,感觉终于把自己从垃圾堆里救了出来,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干净的生存环境。
家里一定会放着声音。放歌也好,ipad开个综艺也好,或者播着一部看过几十遍烂熟于心的电视剧,哪怕一眼不看当背景音,只要不是安静的,就好像自己不是一个人,心里就不会那么慌乱。
即使出门的时候,也会留一盏小灯给自己,不想回家的时候是一片漆黑。在家也会多开几个灯,虽然费电,就是喜欢家里亮亮的。
有时候会有一阵突如其来的难过。带着一种近乎麻木的伤感,崩溃到自己放声大哭。然后发现第二天生理期到了。
就这样我过了3年。
这三年去了三个城市,搬了五六次家。
我现在住的家,刚搬进来的时候,甚至都不太敢睡。
有一次半夜突然醒来,望着这个陌生的屋子,一个人在黑暗里问自己,我到底是为什么要把自己一个人丢在这里啊。
有朋友来看望的时候,会在家煮个火锅,吃完肉喝一点点酒聊很久很久。谢谢他们给我带来这些温馨而短暂的小热闹。
比较熟悉的,在我家实现了完全式自助,不需要我招待,自己翻冰箱,自己找锅碗瓢盆,甚至能给躺尸的我做好吃的,我能做的只有来的时候开门和走的时候关门。
我也偶尔会跑去朋友家小住几天,除了我说饿的时候她得给我做饭,她基本可以当我不存在。
有一天我们两个出门的时候,遇上了隔壁的老爷爷。老爷爷高兴地对她说,真好,今天有人陪你啦。然后告诉我们镇上今天有小朋友的跳蚤市场,可以去逛逛。
我们离开之后,朋友和我说,老爷爷的老伴已经去世很久了,他是个独居老人,儿女都住得很远。每次见到她,老爷爷都会抓着她聊很久天,她也会陪老爷爷呆一会儿。
我说,听起来真的好孤单啊。
可是,除了年轻几岁之外,我们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20岁年轻女生的独居生活和80岁的孤寡老人家其实在某些方面没有本质的区别。
你有繁忙的工作学习,你参加很多聚会和派对,一杯一杯喝到天明,你去旅行,在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留下你的足迹。
可是有一天你回到家,饿到不行,打开冰箱一看是空的,然后又跑出去,去超市买完吃的回来,简单煮一煮,拿一个大碗装起来,然后打开ipad开个综艺下饭,吃完收拾收拾洗澡准备睡觉。
一个人,一句话都不用说,一气呵成地完成这一切。
不是不孤独了,是学会了怎么孤独。
你可以找无数个人诉说,或是得到一些暂时性的陪伴。然而那些日复一日的情绪来得又快又汹涌,你心里也明白,即使排解不了也要假装好好的。于是马上整理好情绪,打扮好出门上学工作,回归正常的生活。
做到这些,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最后归结为一句:习惯了。
我总说,以后不管怎么搬,一定还是只去大城市。我说我喜欢便利的生活,喜欢火锅升腾的热气,喜欢街边烧烤的飘出来的地沟油香,喜欢那些嘈杂和烟火气。这些东西不属于德国,但是至少在大一点的城市里,找到这些抚慰你的东西,更容易一点。
以前总觉得人生就是一往无前,时间会推着你去向一个个新的阶段。随着这些历练变得强大,变得聪明,变得游刃有余,你慢慢为自己筑起一身铠甲。
可是旧痛已愈,却依旧每次都要重新学会要怎么面对新伤。是要用一辈子来学会孤独的。
下雨了,你记得带伞了。
天冷了,你记得加衣了。
饿了,你知道做饭给自己吃了。
难过了,你学会怎么宽慰自己了。
只是那时候吵着闹着需要人陪的自己,突然发现,虽然没像老顽童一样学会了自己左右手互博,却也终于从心里接受了孤独才是生活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