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囯春秋战国时期,发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其中最为常见就是兄妹乱伦了。
在当时那个年代,礼教还未完善,兄妹乱伦层出不穷。
春秋战国时期齐僖公的女儿,绝世美女文姜公主就是如此。
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君齐僖公在历史上似乎并没有什么名气,不过他的两个女儿却是远近闻名。
大女儿宜姜娇艳动人,美目盼兮。
二女儿文姜更是貌似天仙,艳丽无双。
夏商周时期,有贵族身份的男子只称氏与名,而不称姓。
在当时只有妇人称姓,周朝诸侯国齐国是姜太公封地,公族为姜姓。
按照明代小说《东周列国志》的说法,“文”是指有才华,所谓文姜是指有才华的姜姓女子。
这文姜不仅长得天姿国色,才华也十分的出众,并且聪慧过人。
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内心自然是极其高傲的。
文姜心中未来的夫君一定要是个英俊潇洒,才高八斗的完美男人。
文姜美名远扬,众诸候囯皆来求亲……
文姜对求亲者千挑万选,近乎苛刻。
经过一番长时间的挑选后,文姜看中了郑国世子姬忽。
姫忽相貌堂堂,文武双全,正是文姜的意中人。
文姜美滋滋地等待着自己与姬忽比冀双飞……
“……有女同车,颜如舜英,将翱将翔,佩玉将将;彼美孟姜,德音不忘。”
一想到自己就要与情郎双宿双栖,文姜便不由得心花怒放,得意洋洋。
谁料想,就在文姜准备出嫁事之时,却传来了郑国退婚的消息。
姬忽他居然悔婚了……
更奇怪的是,姫忽退婚理由竟然是一一
“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姬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郑国实力不如齐国,地位卑微,实在是高攀不起。
这也是成语“齐大非偶”的出处。
文姜满心欢喜变成了泡影,骄傲的她简直要崩溃了。
一个美貌的公主被人退婚了,这让心气极高的文姜情何以堪!
不久之后,退婚的事情传开了。
各国在茶余饭后免不了将文姜谈论一番。
春秋时期虽然思想开放,但女人被退婚毕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
后来,传言越说越离谱,文姜成了众人的笑料。
文姜对此愤恨难平,她恨不得一头撞死。
积郁成疾的文姜病了……
就在这个时候,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来到了文姜的身边。
文姜退婚之后便久病不愈, 姜诸儿以探望为名,隔三岔五去找文姜聊天。
姜诸儿长得一表人才,又能言会道,文姜对这个哥哥很有好感。
在姜诸儿的劝解下,文姜走出了退婚的阴影,她的病渐渐地好了。
在日复一日的亲密交往中,这对同父异母的兄妹竟然坠入爱河。
兄妹相恋实为乱伦,伤风败俗,令人不耻!
文姜的父亲齐僖公得知后,不禁大发雷霆……
齐僖公严厉地责骂了姜诸儿。
为了不再继续出现兄妹乱伦的事,齐僖公决定尽快把文姜嫁出去。
为了避免家丑外扬,文姜被许配给了鲁国新君鲁桓公。
其实这是一场政治联姻,鲁国需要齐国强大的靠山,而齐僖公则掩盖了儿女乱伦的丑闻,真是一举两得。
文姜自然是舍不得离开姜诸儿的,但是父命难违,俩人只能依依惜别,眼角堆恨。
那鲁桓公也不是一个庸才,文姜对他颇为满意。
文姜与鲁桓公婚后生活还算平静,夫妻俩也是相敬如宾。
结婚后,文姜先后为鲁桓公生下了两个儿子, 而鲁桓公对才貌双全的文姜也是疼爱有加。
只不过在这平静的生活下,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暗流……
鲁桓公爱文姜的聪慧美艳,但他不善言辞,又政务繁忙,时常顾不得家中娇妻。
空虚寂寞的文姜除了照看孩子外,心中未免有所失落,她心里不时会想起哥哥姜诸儿。
这种思念随着时光的流逝,有增无减……
文姜也想回齐囯看望哥哥,可是父亲齐僖公禁止她回国。
公元前98年,齐僖公去世,姜诸儿继位,是为齐襄公。
当文姜得知姜诸儿即位这个消息后,内心压抑已久的思念不觉死灰复燃。
鲁桓公虽然十分的优秀,但文姜还是觉得他不如姜诸儿。
文姜不止一次地请求鲁桓公带自己回齐囯探亲。
鲁桓公在姜诸儿继位后的第四年,他带着妻子文姜回到了齐国。
当然鲁桓公不是不知道这对兄妹的所为,但是他认为这件事已经过去18年之久了,这次回去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
鲁桓公觉得自己与文姜做了18年的夫妻,文姜应该早己淡忘了当年的那段情了。
鲁桓公真是太不了解自己的妻子了。
文姜与姜诸儿18年未见,再次见面后,俩人压抑已久的感情一下子就爆发了。
姜诸儿见文姜虽年过三十,但美艳俏丽更甚当年,不由欲火焚烧……
这对昔日的恋人久别重逢,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拾……
鲁桓公见妻子长久不归,于是便前往宫中找寻。
谁知道一进王宫,鲁桓公就看到了文姜和姜诸儿颠鸾倒凤,卿卿我我。
不堪忍受屈辱的鲁桓公火冒三丈,痛斥兄妹二人的乱伦无耻。
鲁桓公对此事气愤不已,甚至怀疑文姜的长子不是亲生的。
狂怒的鲁恒公第一次对文姜厉声质问一一
“姬同不是我儿子!是齐襄公的儿子!(同非吾子,乃齐侯之子也!)”
文姜听后感到很委屈,自己出嫁后18年未回齐国,鲁桓公怎能怀疑自己的孩子。
面对失口否认,泪如雨下的文姜,鲁桓公不再怜花惜玉,而是狠狠地教训了她一顿。
文姜何等高傲,岂能受此闲气。
她找到了姜诸儿,哭诉了自己的委屈。
姜诸儿听后,怒火冲天,顿起杀心……
到了第二日,鲁桓公便要带着齐文姜回到鲁国去。
姜诸儿眼看文姜又要离他远去,心中忽生一计……
姜诸儿在宫中摆了盛大的宴席,为自己的妹妹与妹夫践行。
鲁桓公不好拒绝,只得前往赴宴。
酒过三巡之后,鲁桓公己经大醉。
这时候,姜诸儿派人驾车送鲁桓公回国,在半路上,忽然传来了鲁桓公暴毙的消息。
一个好好的人怎么会暴毙呢?
其实不用猜测也能知道,姜诸儿派人暗杀了鲁桓公。
鲁国宗亲自然明白这是个阴谋,但忌惮于齐国的实力而不敢发作。
鲁桓公的遗体被送回鲁囯安葬,文姜披麻戴孝地走在灵车后。
走到边境之时,文姜忽然不走了,她说一一
“这里非齐非鲁,我住下正好!”
因为丈夫鲁桓公遇害,使得文姜在两个国家都没法待下去。
文姜新当政的儿子和她哥哥,都觉得她住在两不管的地区对谁都有好处。
从此以后,文姜就在这里安心地住了下来。
齐襄公姜诸儿从此见妹妹更方便了,他经常到边境跟妹妹幽会。
鲁国的史官常常暗中观察文姜房里的动静,看到齐襄公的身影,就气愤地记下一笔一一
齐襄公又“会夫人姜氏”了!
而文姜对此却毫不在意,也许她认为真爱无罪。
可是,文姜与姜诸儿兄妺乱伦,为世人所不耻,这样的恋情当然不会有好结果。
公元前686年,姜诸儿的胡乱行径终于招致众叛亲离,他被大夫连称和管至父杀害了。
不久之后,齐襄公弟弟的儿子,公子小白继位,是为齐桓公。
在齐桓公的治理之下,齐国开始走向巅峰。
姜诸儿一死,文姜没有了留恋,于是乎,她又回到鲁国。
那鲁囯倒也不计前仇,他们还是接受了文姜。
也许是出于对鲁桓公的愧疚,此时的文姜收心归位,她一心一意地帮儿子鲁庄公处理国政。
在辅佐儿子鲁庄公时期,文姜在政治和军事上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在她的精心打理下,鲁国跃成为春秋时期实力最雄厚的诸侯国之一。
文姜的一生毁誉参半,她兄妹乱伦是为不耻,可她精明干练,振兴鲁囯,又令人惊叹。
鲁庄公很感激母亲的付出,他对母亲孝顺有礼,文姜在鲁国安度晚年。
只是,在夜空繁星下,文姜回想过往,不知是何感想呢?
这一切我们都无从知晓……
作者简介一一婉儿(婉㚥):一个喜欢读书,痴迷历史的女子,爱写文章的小女子。什么是好文章,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写文章就是写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事。这就是我,一个尘世中的俗人,何愁深谷空,幽兰自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