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是有价值的,那么从写作者来说,我们怎样能写出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可以从两个维度来思考,一个是内容维度,一个是形式维度。
01一是内容维度,也就是选题。
读者是不是值得花时间来读你这样一篇文章,换句话说你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读者为什么要打开你这样一篇文章?你能为读者提供什么价值?打开了凭什么要读完?读完了凭什么要参与讨论?为你点赞和转发?
两点价值:
1、能提供实用价值,俗称干货类文章。
又包括两类,
第一类是具有实操价值的文章,比如你自己的个人经验、专业能力类型的文章,读者看完能照着步骤123具体开展行动的,为他的行动提供参照的。比如一些旅游出行攻略、比如Excel表格的最牛用法等办公软件的实用技巧、比如学霸的三个底层思维等学习方法类的文章。
第二类是具有增量信息的文章,比如一些行业内的比较先进的前沿理论、行业动态,但是又与大众直接相关的,比如心理学界和脑神经学界关于养成一种新习惯的共识是“靠的不是意志力,而是把强烈的愿望拆解开来从微习惯开始”。
再或者一些反常识的知识点,比如脑神经科学家的一个实验结论得出“人是靠情感来做选择的,并不是人们通常以为的靠理性做出抉择”。这和大众通常的完全相反,这样的选题就会满足人的好奇心。
这类文章属于从理论上和信息上带给读者信息增量,让ta能学到新知识,获得内心的满足,也能学以致用实践到生活中。
2、能提供情绪价值,网上很多10万+的文章并不是干货文,而是一些切中了读者内心的提供情绪价值的文章。
这些文章会针对社会现象,找准人们内心痛点,引起普遍共鸣,有些甚至形成一波新的讨论热潮。
比如可以针对现在社会年轻人的社恐,精准描绘出社恐人群踌躇迟疑的动作表情下万马奔腾的心理变化,再给出这背后的心理解答,是因为小的时候没有形成稳定高自尊,那么这样一篇文章将会得到社恐人士的认同感,边读边点头“是我是我”。
但是提供情绪价值的文章很不好写,需要作者拥有解读社会现象的洞察力,直击人心的心理判断力,再加上个人的阅历才具备写这方面内容的能力。
02二是形式维度,也就是写一篇干货文章的步骤。
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有了选题和基本素材,看一下这些素材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样的,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根据这些来搭建文章的整体结构,组织行文逻辑,加上案例,再加上金句,再加上前面几堂课讲过的如何开头和结尾,最后起一个有吸引力的标题,一篇干货文章就写好了。
03怎么样能源源不断地提供价值
对读者来说有价值的文章,首先要内容,内容要有价值,要么提供实用价值,要么提供情绪价值。解决了选题问题,其次确定形式,形式要为内容服务好。
要想持续输出有价值的文章,选题和素材从哪里来?
1、把个人经验和行业经历转化成选题和素材。每个人每天都要经历不同的事,总结思考写下来,这就是经验。不总结,那就只是经历而已。总结下来的,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对自己的人生是一个反馈,对他人也能起到借鉴作用。这个借鉴作用就是对他人的价值。
2、回答读者提问。
与你自己的读者互动,比如在自己的个人平台开一个“你问我答”的栏目,或者去知乎和百度经验上去找问题,再结合自己的经验人生阅历来回答。问题源源不绝,选题和素材也就源源不绝。
04写在最后。总之,我们如果树立了读者思维,每写一篇文章都考虑到读者,那么我们就能持续不断地输出有价值的文章。
就像《吴军阅读与写作讲义》中写的那样:“写文章是两个人的事情,不禁要表达好自己,还要理解读者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