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我们会屏蔽爱
因为存在异化的沟通方式,例如
- 道德评判(会以自我为标准对人进行分类)
- 进行比较(屏蔽了对人对己的爱意)
- 回避责任
- 强人所难()
很多人使用的语言倾向于评判、比较、命令和指责,而不是鼓励我们倾听彼此的感受和需要。
异化的沟通方式源自于等级社会或专制社会,同时也支撑着它们。
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
也许所谓某些“家长的权威”本质上只是一种异化的沟通方式吧,不懂得表达自己对儿女的爱。
第一要素:观察
注意有必要区分观察与评论,我的看法:后者会带有一个人长期以往形成的强烈主观色彩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印度哲学家(J.Krishnamurti)
如果看到这句话时你觉得这句话简直是“胡说八道”,那么你不知不觉就开始评论了。
而观察是,印度有位哲学家说了一句这样的话······
对大多数人来讲,观察他人及其行为,而不评判、指责或以其他方式进行分析,是难以做到的。
评论 | 观察 |
---|---|
你很少配合我 | 我最近组织了三次活动,每次你都说不愿参加 |
他经常过来 | 他每周最少过来三次 |
欧文是个差劲的前锋 | 过去的5场比赛中,欧文没有进过一个球 |
米奇花钱大手大脚 | 米奇上周买书花了1千元 |
非暴力沟通是动态的语言,不主张绝对化的结论。
- “哥哥昨天无缘无故对我发脾气” :评论,无缘无故,发脾气
- “昨晚妹妹在看电视时啃指甲”:观察
- “开会时,经理没有问我的意见”:观察
- “我父亲是个好人”:评论,好人
- “迈克的工作时间太长了”:评论,太长了,可以说出具体时间
- “亨利很霸道”:评论,很霸道
- “本周彼得每天都排在最前面”:观察
- “我儿子经常不刷牙”:评论
- “里奇告诉我,我穿黄色衣服不好看”:观察
- “姑姑在和我说话时爱发牢骚”:评论
如果可以少一些评论,用观察代替,我们以及周围的人会不会快乐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