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周开始,每天晚上定时7点更新我的个人公众号。
早先为了保持「写作」的习惯,坚持在有道云笔记写“每日感悟”,但是没有分享出来。后来读辉哥奇谭公众号,看到张辉把分享当做自己的生活方式,深受触动,于是决定自己也要每天写、发表出来。
即便写得很菜,也没有多少人看,但我确信张辉所说:这个分享的动作一定会让自己、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
2
每天晚上7点更新公众号的确有难度。
我不得不积攒一些灵感素材,甚至提前多写一两篇存稿防止自己“断更”。白天会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录入公众号,然后在后台定时晚上7点自动发布。
不过相比原来「只写给自己看」,现在的写作有了几点变化:
第一,效率提升了。平时有感悟、有所得,赶紧随手记录在手机里作为素材,生怕它溜走。每天心里绷着一根弦,空余时间不敢丝毫浪费,因为要赶在晚上7点前完成更新,还要努力存稿。每天一想到“7点钟”三个字,就像有一根鞭子在身后,不得不得像头牛一样使劲往前冲!
第二,「写作」一旦变成固定动作,就形成了仪式感。一方面,读者适应了我的更新频率,也许会对我更有印象一点。另一方面,我就没有借口中断、也不得不努力提升自己的文字质量了。
第三,开始关注写作的质量。现在的文章不光给自己看,也要考虑读者的感受。自言自语,自嗨式写作,发出来还是挺不好意思的。
第四,产生了很多新的链接。有的群友会添加微信打个招呼,有的会互相鼓励,也有的就具体问题一起讨论。每天写作分享这件事,帮助我“炸”出了很多正能量非常强的朋友。
3
如果有可能,我非常建议你也尝试写作。
写作是思考的外显化。一旦开始写,你就不得不深入思考、不得不学习新知、不得不瞪大眼睛观察世界。这些变化,会帮助你体验到一种全新的“精神历险之旅”。
启动写作的方式有很多种。
第一种是读书笔记式写作。昨天的文章提到一位自律的小姑娘,每天早上5点起床写读书笔记发在微信群里,篇幅从200-500字不等。这种方式我最为推崇。它帮你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又可以分享给别人受益。
第二种是评论式写作。关注几个高质量的公众号,每天挑一篇文章深读,读完之后用自己的话写下自己的感悟发表在留言区。只要言之有理,甚至可以直接批驳作者的观点。我自己就是用这种方式开启了写作之旅。
第三种是反思日记式写作。记录自己一天的所遇,所行,所思,所感,可以帮助自己沉淀经验。古时曾国藩每天都要做深刻的自省,甚至白天对漂亮姑娘产生了非分之想都记在日记里,自责不已。这种自省把曾国藩从一个资质平凡的人塑造成后来的“第一完人”。《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作者成甲不仅自己每天早上花2-3小时反思,更要求自己的团队这样做。
按照上面的方法,每天300字很轻松。写作没别的,“唯手熟耳”。坚持写几个月,文字组织技巧、谋篇布局的能力有所提升,就可以写500字、800字了。
4
在坚持写作的过程中,有几点忠告:
1,不要关注阅读量,不要在意别人的评价。因为这些都会极大的消耗注意力。“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只需要不停的写,不停的分享,享受写作本身的快乐。
2,不要强攻。最好平时就积累多个「灵感」待扩充成文字,所以 Top 1的想法卡住了,就顺势去写排名第二的想法;第二个卡住了,就去写第三个。具体写什么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书写流畅度」。
3,不要找借口。每天阅读,每天思考,每天写一点点,而不是心情好了、有大把空余时间、有安静的环境才写——那样你会很难坚持,继而也享受不到写作带来的诸多乐趣。
4,不要有妄念。写公众号,或者写点别的文字,最终目的是分享,是保持输出,是促进学习,是坚持一种自律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想靠它赚大钱、成为大V,那就是妄念了,你很容易变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
5,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前面说的「书写流畅度」也是为写出效率、写出快感服务的。别为了写点东西憋得愁眉苦脸,连好好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END.
文/刘慕青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