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美国海军中将约瑟夫麦特卡夫三世在《海军军会会刊》上发表了“海上革命”一文,文中他提出了一种名为“未来打击巡洋舰”的新舰种,这种新船将本舰的功能和上层建筑极度简化,留出大量空间搭载垂直发射系统,预计可布置160~200的个发射单元,于是一个撼动天地的概念武器诞生了,并且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武库舰。因为它拥有史无前例的空前强大的攻击能力,很多当时的媒体都热炒其能够取代航空母舰,直至今日,很多的军迷也对它念念不忘,而实际上,它一出生就带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请听小编细细道来:
只能用于对陆攻击,功能单一,不适合当时的作战环境;
一艘“武库舰”要想容纳数百个垂直发射井,其排水量必然是达到上万吨,海上多有不灵活、不方便之处,且如此巨大,以当时的美国隐形技术,无法让其不曝露在敌方的雷达之下;
“武库舰”缺乏最基本的探测、对抗、自卫手段,没有办法单独使用,还是需要有多艘舰艇编组,其作战模式与航母天异;
花销很大,表面上是取代了航母,其实出行依然要拖出原班人马。若是达到航母共同的作战效能,可能代价就更大;
承受不起损失,一旦被敌方武器击中,密集排放的垂发系统这时很可能会变成“万花筒”。
最终的结果是,美国的这位中将在遭到国会质疑后气郁身亡,“武库舰”也不了了之了。可是有趣的是,从驱逐舰的发展来看,从早期的阿利·伯克I型到之后的ll型,再到美国预制的lll型,还是日本“金刚”“爱宕”、韩国“世宗大王”号,直至中美各自最新锐的055、“朱姆沃尔特”,都是向着大型化发展,垂发系统的数量越来越多,“一洞四弹”甚是吓人,都让人觉得有着些“武库舰”的痕印。
虽然“武库舰”最终没有开花结果,但是它对后世水面舰艇的发展不得不说有启发的作用,我们或许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激进超前的“划时代”产物,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在强大的卫星反导网络的支持下,纯用于对陆打击的“武库舰”或许真的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