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毛年谱(165)】1938年,毛泽东45岁。
1938年5月,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丁玲和秘书王玉清一起回延安,向中央领导同志汇报西北战地服务团在西安的工作。
毛泽东主席听后表示赞扬和肯定。针对西安国民党反动派制造摩擦,毛泽东指示丁玲八个字:“针锋相对,磨而不裂。”
丁玲几天后返回西安,她根据毛泽东主席这八个字的指示,积极地与国民党反动派周旋。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又名蒋炜、蒋玮、丁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毕业于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中共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
丁玲的故事,要从她的母亲讲起。
丁玲母亲余曼贞,一个独立自由女性
丁玲的母亲余曼贞,一个人格非常独立的女人。在19岁时候,余曼贞和湖南省安福县望族蒋家公子蒋保黔结婚,夫妻感情很好。1904年,余曼贞生下女儿丁玲。
丁玲三岁半时,蒋保黔不幸去世,还留下一个遗腹子。这时候,丈夫家族里的人,就开始觊觎他家的财产。
照着通常剧情走下去,恐怕是个很狗血的传统家庭纠纷剧。但余曼贞时有着先进思想的人。她变卖家产,回到娘家湖南常德,投考常德女子师范学校。
1910年,余曼贞带着丁玲一起去常德女子师范读书。30多岁的余曼贞上师范班,丁玲上幼稚园。母女两个一起上学,当时在他们县里也是一个奇景。在这个学校里,她遇到了一个著名人物,向警予。两人成为好友,向警予还成为丁玲的“九姨”。1914年,余曼贞受湖南桃园县立女子小学聘请担任教员,从此过上独立自主的生活。
丁玲与母亲:
丁玲的闯劲不亚于母亲
有母如此,丁玲的个性也是很独立的。
丁玲小学毕业后,起初在湖南桃源第二女师上学,后来又到长沙的周南女中读书。这时候是五四运动了,丁玲参加了当时湖南一件非常大的事情——驱张运动,这也是毛泽东参与组织的重要活动。
1920年夏,为抗议周南女中开除一位很优秀的语文老师,丁玲退学。当时毛泽东组织了一个暑期补习班。丁玲加入到这个补习班,在这里认识了杨开慧、杨开秀。后来丁玲和杨开慧等人转入了岳云中学。
1922年2月,丁玲随着桃源女师的学姐王剑虹一起来到上海谋生,进入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平民女子学校。在这里,给她们上课的是有陈独秀、李达、茅盾、陈望道、邵力子等人。
不到半年,丁玲和王剑虹就退学了,因为这些教员都是兼职,得空就来,讲课也不系统。丁玲和王剑虹读书自学。后来两个人又一起去了南京。在那里,他们遇到了瞿秋白。在瞿秋白的见一下,两个人一起又回到上海,进入上海大学读书。
王剑虹、瞿秋白和丁玲的感情纠葛
丁玲在上海和王剑虹继续住在一起。这时候,她们一起爱上了瞿秋白。
1924年1月,瞿秋白和王剑虹结婚。丁玲继续和他们一起生活一段时间后,1924年夏天,落寞的丁玲离开了上海。
但丁玲回家乡不到一个月,年仅23岁的王剑虹就得了肺炎去世。
匆匆赶来的丁玲,只来得及与王剑虹的遗体告别。而瞿秋白,早已经去广州了。丁玲既怀念王剑虹,又恼怒瞿秋白没有照顾好王剑虹——甚至王剑虹死后几个月就续娶杨之华——也放弃了瞿秋白。
这段经历,成了后来写的《韦护》一文的素材。
遇到胡也频
1924年7月,丁玲又到北京做“北漂”。她做了半年准备考大学,失败了。丁玲一度给鲁迅写信,被鲁迅误以为是沈从文化名写信,不予理睬。
在这期间,丁玲偶然认识了胡也频。她对于胡也频印象并不好,但通过胡也频认识了沈从文。沈从文说,丁玲是听说自己好看,所以跟着胡也频去看沈从文的。一见面,丁玲和沈从文攀起了老乡关系。
因为找不到出路,丁玲只好回湖南老家了。回家不久,胡也频居然跟着去了湖南,找到了丁玲家里。
丁玲老妈喜欢胡也频,热情招待他。住了一个假期,丁玲跟着胡也频回北京了。因为很多人都说她和胡也频的关系,所以索性和胡也频同居。不过,丁玲当时没有做好婚姻的准备,只是答应胡也频形式同居,没有实质关系。
1926年、1927年间,胡也频、沈从文等人都已经在文坛崭露头角,丁玲还是他们周边的文学女青年。丁玲一度还想去做电影演员,只是去了上海了解了一下当女演员的潜规则后,放弃了。
在他们影响下,丁玲开始以自己的经历写《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一下子轰动文坛。
这时候,这些文学青年又想着赚稿费去日本留学,丁玲还真的实施起来。
丁玲与胡也频:
遇到冯雪峰,开始了“伟大的罗曼史”
经人介绍,丁玲开始跟冯雪峰学日语。日语没学好,两个人先恋爱起来了。
感情三人行,闹得不可开交。冯雪峰只好先去上海,等丁玲劝退胡也频后去上海会合。
只是丁玲改了主意,去杭州居住,胡也频跟着一起来了。
丁玲倾心冯雪峰,后来自称与冯雪峰的爱情是“一个伟大的罗曼史”。但胡也频死追不放。据沈从文说,他还给胡也频出过主意。听胡也频说还没有和丁玲有夫妻之实,沈从文就劝他用点暴力手段。具体是怎么样就无从说起了。反正冯雪峰退出了,另外组建了家庭。
丁玲这才和胡也频在一起,真正成为夫妻。
冯雪峰:
《在黑暗中》
生活安静下来后,丁玲写出一系列小说,当时有人评论说:
“丁玲女士是一位新进的一鸣惊人的女作家。自从她的处女作《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阿毛姑娘》等在(叶圣陶主编)《小说月报》上接连地发表后,便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拋下一颗炸弹一样,大家都不免为她的天才所震惊了。”
丁玲在《小说月报》接连发表了4个首篇,叶圣陶先生说可以出一本集子了,并答应亲自去交涉推荐。在叶先生的热情推荐下,1928 年 10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了丁玲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在黑暗中》。书名是她自己取的,她解释说:
“我这本集子里的主人公,都是在黑暗中追求着光明的女性,所以书名定名为《在黑暗中》。”
这些小说以一个高的起点,奠定了丁玲在“五四”后中国新文坛上的重要地位,她成为冰心之后现代文学史上第二代女作家中的标志性人物,叶圣陶先生的伯乐精神也令世人敬仰。
丁玲在《在黑暗中》跋中说:
“不过在我个人一方面,这书算为我生活中的一个纪念。不敢说是拿来献赠给我的频,因为我没权力说这句话,我不能翻悔说我没整个曾自甘任他占有。但为了他给我写这书的动机和勇气,我愿作为我另外的一部分,在频的心上,是奢望着要盘踞一个地位的。”
这也算是在与冯雪峰的感情风波后,对她与胡也频关系欲说还休的交代。
丁潘被秘密绑架事件
1931年2月7日,胡也频作为左联五烈士之一,被杀害于上海龙华。
丁玲接受冯雪峰和潘汉年的委托,主编左联刊物《北斗》,它为反击国民党的文化“围剿”,为左翼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丁玲还加入了共产党。
1933年5月14日,丁玲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并押往南京幽禁3年。
她被绑架与丈夫冯达有关,而丁玲和冯达的相识则又和冯雪峰安排她接受史沬特莱采访有关。冯达担任史沫特莱的翻译,接近了丁玲。1931年9月二人开始同居生活。
1933年5月14日那天,冯达出门时告诉丁玲“12点钟要是我不回来你就赶紧离开”,结果冯达一出去就被特务盯住了,一直到12点过了以后才回到家中。但丁玲还在家,俩人就这样一块儿被捕了。后了两人被关押在王公馆。
在王公馆中,冯达向丁玲赌咒发誓,说他没有出卖丁玲。丁玲准备以死来抗争,但被冯达救下。
丁玲被绑架一事当时成为社会热点。各界名流发起挽救行动。一度人们以为丁玲遇害。鲁迅还写下挽诗《悼丁君》。
好在丁玲有着巨大影响,国民党没有杀死他。后来对她的监督也放松了。
丁玲先是逃到上海隐藏起来,1936年9月30日(中秋节)晚上,丁玲在组织安排下,奔向陕北。1936年11月,丁玲到达保安。
丁玲到达保安不久,中央宣传部在一个窑洞为她举办了一个欢迎会,就是毛泽东在他那首《临江仙》词中所说:“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参加这个欢迎会的有30多人,人数虽不算多,但隆重热烈,其礼遇规格之高在中共革命史上是空前的。当时在保安的中共领袖和部门主要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博古、林伯渠、徐特立、邓颖超、凯丰、吴亮平、李克农等都出席了这个欢迎会。原因就在于“丁玲同志是中国工农红军抵达陕北后第一个到苏区来的知名作家”(中宣部部长凯丰的欢迎词)。
周恩来的发言具有代表性:我们红军队伍,不仅需要扛枪杆子的战士,也需要拿笔杆子的战士,我们欢迎更多的作家、诗人、戏剧家、音乐家、画家,到我们苏区来。丁玲第一个到陕北,无疑是树起了一面旗帜,起到了示范和带头的作用。
1936 年11月22日,举行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文艺团体的成立大会,参加会议的有100 余人。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取名为“中国文艺协会”。大会选举丁玲、成仿吾、徐梦秋、贾拓夫等16人组成干事会,丁玲当选主任。
不久,丁玲申请当红军、上前线。出发不久,毛主席专门为丁玲填了一首词,用电报发给在前线的丁玲,就是著名的《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参考书目:
郑连保:《丁玲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