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部分《二手时间》,整体读下来的感觉只有一个词——混乱。
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的信仰,不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是保守主义,还是冒险主义,又或者是其他什么主义。对一个人最大的打击,莫过于个人信仰的崩塌,而苏联解体让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而且这种感觉还是时时刻刻的,像烟雾一样笼罩在整个生活的区域。在这些人的口述中,苏联解体后的生活变得混乱不堪,个人信念的瓦解和崩溃,对理想的怀念和怀疑。曾经那么向往和喜欢的世界,突然疯狂地转了一个圈,转到了一个陌生且冰冷的地方,人与人之间也从相互信任变成了互相告发。旁观的我们或许觉得悲哀,但深处其中的人该是什么感受呢?我想,或许连悲伤也没有,而是麻木更多一点吧。
突然想起了之前和同学谈论学校和社会的区别,大家都说,学校是象牙塔,社会就是一个血淋淋的地方。我倒觉得,象牙塔不在学校,而在书里。我们一边接受着美好世界、遵纪守法的教育理念,生活中却处处充满了不公,这对于青年时期满怀希望的我们来说,何尝又不是一种致命打击呢?教育告诉你生活处处充满希望,但现实却告诉你无论怎么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甚至连在喜欢的城市买一个房子都是难上加难。所以,不妨摆烂。
有一句诗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当十足的理想主义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时候,将是无限的沉默。
特别喜欢书中一位朋友说到的一段话:“我们不了解自己的国家,不了解大多数人的想法。虽然我们每天看到他们,但哪怕天天见面,对于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对于他们想要什么,我们一无所知;但我们却居然敢于去教诲他们。一旦我们知道了一切,一定会感到震惊。”是的,很多时候我都觉得我不了解自己的国家,不了解身边人的想法,即使天天见面,我却对他们一无所知。而我也试图纠正别人的选择,那时的自己是多么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