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发展语言就是发展思维
马克思曾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由此可以推断得出:发展语言就是发展思维。如何发展儿童的的语言呢?怎样才能为正在萌芽的读写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呢?有两种活动至关重要:一是与成人对话,二是开展亲子阅读,即以书本为支架,就语音、词汇、图片和概念进行讨论。特别是在幼儿时期,家庭阅读经验在儿童语言和读写能力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和其他成人以读书为乐,家里各个地方都有图书和其他书面资料,那么这样的家庭就能促进儿童读写能力的发展。父母可以读书给儿童听,带他们去书店和图书馆,限制家里每个人看电视的时间,鼓励家庭成员进行读写能力相关的游戏。
我在教育局工作期间的同事郑丽芬女士,坚持开展亲子阅读,相信此举必定能大大发展其孩子的语言能力。
为促进孩子语言发展和读写能力的萌芽,提出如下建议:
给家庭:1.开展亲子阅读;2.选择合适的读本和故事。
给教师:1.从故事出发,展开对话;2.找到并利用学生家庭的优势;提供家人都能参与的家庭活动。
给学校辅导员和管理者:1.和每个家庭交流你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2.让家长参与课程设置;3.为家长来学校提供便利。
B.从自身经历反思“双语”学习过程及益处
关于脑科学和双语的研究表明,在5岁前学习两种语言的个体在加工两种语言时,其加工方式与只学习一种语言的个体相同,使用的脑区也相同(大部分在左半球)。但较晚学习两种语言的个体使用的脑区则不同,他们需要使用大脑两个半球以及额叶和工作记忆,他们不得不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
这个结果告诉我们,学习双语越早越好。以本人学习航埠方言为例。我的第一方言无疑是出生地杜泽的方言。但3岁开始接触学习使用外婆家航埠的方言。我学得很快,且很标准。“在现代众多文明中,只说一种语言的文明是一种异常的变异。换言之,可能我们的大脑从神经学上就已经被设定为多种语言的”。所以,只要时间恰当,学习多种语言是能做到。要特别注意学习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所谓关键期,是指学习如果没有在该时间发生,以后就永远不会发生;敏感期则是指我们在某段时间内对某些学习内容更容易做出特定的反应。这与阅读的关键期的概念是一致的,即有些书在某个合适的年龄未去读。以后就再也不会去读了。
会说两种语言对于即将进入职场的毕业生来说,也是一个优势。我因为会说一口流利标准的航埠方言,因此毕业分配到小湖南工作,与同事和学生、家长交流非常便利(因为航埠方言与小湖南方言非常接近),很快融和其中。
C.任何教师都有促进学生语言技能发展的责任
土生土长的阿拉斯加籍教师Martha Demientieff,在小村庄教一群讲阿莎巴斯卡语的学生。她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既能流利地使用方言,即“传统语言”,也能流利地使用“正式英语”,即雇主和外面的人所使用的语言。她说:我要为学生将来负责。
其实,发展语言技能不单单是教授语言的教师的责任,而是每一科教师的责任。从这一角度而言,在中国,任何一科的教师,都必须成为汉字的规范书写者和正确朗读者。
D.发展新的语言技能必须重视与学生家庭的合作
我们会可能遇到来自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新的学生。一般情况下,我们常会感觉新学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正确的是,我们应不再关注他们的局限,而是关注他们的家庭和原有文化带来的教育资源。有效办法就是加强与学生家庭的沟通。成功家访(或与家庭沟通)的建议是:确保家长能理解所有的沟通内容;平衡积极信息和消极信息的比重;建立欢迎新家庭的系统;确保信息的通达。
E.借鉴设立“欢迎中心”
在美国的西南部托儿所和中小学,都设有“欢迎中心”。欢迎中心可以说是“学校里一个社交和教学的空间。在这里,新近的移民家庭可以交流各种专业知识,互相见面,获取子女教育的相关信息,也可分享一些实际事务的一般信息”。我们可以在各年级已设立的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类似于“欢迎中心”的机构,定时间定地点进行活动,主要是由上一个年级的学生及其家长与下一年级学生和家长进行交流,传递教育信息。这在开学、放假等重要环节尤为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