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或“配套效应”,专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平衡的现象。
狄德罗效应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是,一旦人们有了积极的目标,就会逼着自己改变现状,从而一往直前;消极的一面是,一旦人们接受了一些对实现目标不必要的事情,那么外界等因素就会迫使其不断接受这些事情,最后人们往往就忘了自己的最初的目的而失去自我。狄德罗效应也非常适合运用在家庭教育中,接下来怡康心理的心理咨询师就来给大家讲一讲。
对孩子的要求要因人而异。作为父母对待孩子,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什么地方好,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必须跟着学。比如孩子的数学成绩比较好,英语成绩比较差,家长可以充分利用狄德罗效应来激发孩子,对英语也想要学好的信心,孩子一旦有了这方面的信心,他才会努力去学习,从而让英语成绩逐步提高。对待比较优秀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利用狄德罗效应促使孩子成为更完美的自己。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育观念和孩子的成长是相配套的。随着孩子的长大和时代的改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要随之更新。如果孩子长大了,但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改变,那么孩子就会非常不适应,甚至感觉被父母控制,从而非常容易和父母发生冲突。因此,父母要跟得上孩子成长的脚步,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去适应孩子成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