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年的最后一天,如梦的一年,比如今年我没过六一。
既然如梦,就有噩梦和美梦。睡眠质量特别高的我,睡着的时候没有梦,醒来是另一个梦。好吧,刚才那句,我抄了歌词。
所以就想写点东西来纪念,但估计全文最押韵的是我的叹息。
这句还是歌词。
我把今年定义为泛滥之年,其实之前我不是特别喜欢这个词,感觉是动词,如何做形容词来描述自己的一年。其实这个灵感来自李斯特的一首曲子和村上春树的一本书。那时一个朋友和我说村上春树的书有治愈效果,我就看了一本不是随处都能看到摘抄的书,看完也就那样,可能因为我没受过伤或者它没有缝合效果。
总之,今年看了好多书,或者说,大学期间读了很多书。
可惜不是每一本都是精品,我选书讲随缘,有一次我看见一本林清玄的星月菩提,正好我手里把玩着星月,于是便拿来看了,可以说是一本堆叠着心灵鸡汤的书,可能等我到了我父母的年纪,我就会对它推崇极高,顺便转发一下。我是不推荐年轻人看正确的废话的,让一个人成长的是经历,而不是年龄。
终于说到正题了,泛滥第一条,知行合一。
我很喜欢周国平说过的一句话,需要困苦才能学到道理的人悟性可谓太差。我一直是坚定这一点的。所以,所有妄图以年龄优势企图纠正我的人,我都会以四舍五入的年纪算法纠正他。不是每个人都有极高的悟性和善意的,大学人口的正态分布真是一门生动的教材。
愿世人知行合一。
突然觉的这样会不会有一群人去行使心中的恶意。仔细想想应该不会,人不去犯罪只是因为害怕惩罚,而不是善意在作怪。
对了,刚才周国平那句话也是我编的。大意如此罢了。
这是我的泛滥第二条,怀疑与认同。
怀疑是对自我能力的确定,认同是对人性的宽容。在我看来,他们同样可贵。
我见过无论对方说什么都觉的是错的那种人,也见过把事物决定权交给别人的人。我觉得难的是权衡。我记得上次我问过那个中科院院士这样一个问题,我是否应该对每件事都有一种质疑态度,这样是不是人格有问题。院士说,简单的事相信,复杂的事情就加以思考,再去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后来想想,只要我不说,别人也无法知道我的怀疑,而且表现很友善。事事反驳不是特立独行,下意识的反驳很恐怖。
泛滥三而竭。
泛滥第三条的过渡很硬吧,其实我应该承上启下的,要淡如淡出,符合传统观点。
可我在大学的时候对中国各时期书法艺术浅略了解后,除了甲骨文书法或者青铜器书法,秦朝早期地方官员体,金石体有粗狂的线条外,其他的都讲究一个圆弧流畅之道。
可我偏偏喜欢瘦金体。古人很忌讳的一种字体。
大多数人喜欢藏锋,我偏喜欢锋芒毕露。就像我的字一样,顿笔杀人。
所以泛滥第三条叫做经历。
只要经历必定有锋光。
其实这是一个朋友和我说过的,她想当一个体验者,一个尝试各类事物的人。那时我笑着用了一句王尔德的话表明自己的观点,做生活的旁观者能避免生活中的大多数麻烦。后来想想,旁观者是参与事物的深浅,体验者是参与方面的广泛,两者不冲突,甚至可以说是相辅相成。所以这位朋友现在做的很好,真的去体验着我未想过的领域,我也搭了一个边,看了看那个世界的风景。
所以我喜欢经历人物事。起码以后和朋友喝富士山下的时候,可以说个一下午。
把樱花喝进喉咙,和老友分享点趣事。老友一高兴买了单,多好。
年终总结谁都爱写,我估计大多数人的创意估计就是高中和大学。
我倒是没觉得大学和高中有什么区别,都是人构成的集体。看你怎么去看,怎么去利用。
就像我和朋友说过的那句,大学是你的。
八朝古都就在下边,你不挖哪有宝藏。
最后对大家说几句煽情的话
认识你们很高兴
任何一个人
说的就是现在读到这里的你。
谢谢你们,也谢谢你们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认识了我。
谢谢命运让我有起有落也让我一帆风顺。
对了,我是不去海南过年,不抽烟喝酒,不喊麦,不戴金链子不穿貂的东北人,也不会二人转。
不知道明年丹三姑娘会不会从美国回来再来6298喝酒。
不知道明年那棵叫合欢的树会不会开出粉红的花。
不知道明年我再离开的时候,何姐会不会再唱歌。
不知道明年会不会有人为我写一篇文章。
明年明天,明天明年,说起来真是个神奇的时间段。
觉的我写的不错的,就当我抄了某位作家的文章吧。
可以是高行建,赫尔曼·黑塞,哈洛·品特或者某某人。
最好是王尔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