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用这个标题吧,我也是近期触景生情而至。最终不知写成啥样子,再定总标题吧。
一九三几年生命就启航的人,就算没有靠岸,也基本都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海岸线……
我老妈生于一九三三年四月,虚岁九十,这几年我才弄明白,人的岁数要从受孕就开始算起,所以有虚一岁的说法,也算靠谱吧。
所以新中国建国时老妈已经十六、七岁了,她的青少年时期是在旧社会渡过的,土改时她家定为中农。
但她对旧社会没有太多靠谱的记忆。她记得她们村里的大地主叫“孟林”也姓于,土改抄地主家时,抄家的人边抄边分,碰到好衣服就坐在自己屁股下面,最后抄家的人坐的老高、老高的……
还有再早一些老妈亲历过的“跑鬼子”,她也都是听她“婆(奶奶)”说的,自己没啥记忆。
她唯一准确的记忆,就是自己很小的时候,小到还带肚兜兜时,就开始在“山场”和家里干活,一年到头有干不完的各种活计……
老妈没怎么上过学,这就是她老人家脾性上终生的硬伤。据我的三姨说母亲上了几天课也学得不好,这是三姨上学时听她们的“于大麻子老师”说的。
我感觉老妈不是太笨的问题,主要还是家务事的太多拖累……
老妈是家里的老大,解放前她身下就有三个妹妹,最小的是个兄弟。她在家不出死力靠谁呢?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她就是老于家注定要被牺牲掉的那个人……”年复一年,老妈在极其繁忙的劳作中长大。
常年忙碌劳作、活动的范围,使她几乎没有童年、青年的伙伴和知心朋友,这也是她小二十岁时都还没有出嫁的原因之一。她的眼界和思维方式狭隘而固执,但她能吃苦无知无畏,她最终能想到用“出走”这个“釜底抽薪”的方法彻底改变自己当时的处境,令人赞佩。
老人们常说女孩子用筷子时,手拿的很远,最后就会嫁得很远,或走的很远,那我老妈当时可能用的是炸油条的大筷子。使她此生的缘分和余生远在千万里外的天边……
五一年的“三反”“五反”,我姥爷“摊上事”了。我老妈那时已是十八、九的大姑娘了,老妈跟着姥姥受尽了那段时间的煎熬,姥爷的事稍有松动,老妈的心彻底动了……
五二年初,这个看着心眼似乎已经长全的胶东大妞(胶东叫大嫚),她横下一条心,介绍那的婆家,她都不同意。一心要离开老家,到哪都行!新疆在哪?管他呢!只要是来招兵的,就不会是只招一个、两个人,只要有伴我就走。这是老妈回忆往事说了太多遍的原话。
胶东是老解放区,那些年村里走马灯似的住部队,部队上就有很扎眼、很快活、很自由的女兵……
(待续)
刘 敏
2022年7月28日晚
后记:回到伊犁二十多天了,给老妈做饭、送饭。我发现去年(十月封闭一个月,我在伊犁)一别,老人家的记忆状况急转直下。
水深流急,岁月诛心,哦!人就是这样慢慢谢幕的,先诛其心,再灭其形,我颇有感触,不胜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