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道路规划太乱了,还没到高峰期就这么堵。”
姨夫的话把我从迷糊的梦境里拉回来,睁开眼,来来往往的车流,极有生活气息的街道,泉州到了。
每个人的记忆里大概都有一处柔软的地方,腾出来安放童年的岁月。
我是在泉州长大的,在那儿的回忆,每一寸都透出点傻气。妈妈总喜欢说“你小时候的成绩单永远是及格,等待及格,从来没见过老师写优秀”。
小时候的我有点木讷,内向,脑袋里每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用自己的方法去解释这个世界令我好奇的事物。上学路上喜欢探索偏僻的小巷,告诉同伴回家的捷径好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物;在书上看到“人的身体里有200多恨骨头”,恍然大悟,原来每个人身体里都卡住了鱼骨头;一本正经地和同学说,我是天上掉下来的哟;上课的时候永远无法集中注意力,可以玩头发直到一节语文课过去……反正每天都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可能看上去就很好欺负,坐在周围的人都以捉弄我乐,比如上课的时候踢一下我的书包,走在路上打我一下,女同学会堵在厕所门口不让我进去,不小心碰到男同学的桌子,他们会很嫌恶地看我一眼……但是那个时候的我并不会因此不开心,反而更加珍惜每一点点友好。永远不向老师打报告,慷慨地向大家借出我的文具,邀请父母工作忙的同学去家里吃饭,偷偷地拿出哥哥的玩具借给他们玩,现在还记得经常来我家玩的女同学叫郑晓兰,心里偷偷喜欢的男同学叫沈江汉…打心底里觉得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那个时候住在崇福寺下面的河对岸,那里有一个大操场,腿上的伤疤都是在那里留下的。双休日我和哥哥总有玩的去处。在小区公园的健身器材间灵活地爬上爬下,但是从来不敢荡秋千和转圈圈(小时候还是很珍爱生命的)。东湖公园的早晨总是鸟语花香,欢声笑语。炎炎夏日如果爸爸有时间会带我们去游泳,妈妈带我们去青源山逛。杨梅,芒果,龙眼是每个夏日晚上的记忆。跟着哥哥就只是待在家里看电视都不会觉得无趣,把“黄金搭档”当巧克力吃。就算我和哥哥从来没有零花钱这种东西,我们也乐在其中地收集廉价的漫画书和玩具,泡泡糖,方便面是我们最贵的零食。这些回忆起来带着笑的时光,好像永远是晴朗的美好的。
我很感谢妈妈一直坚持把我和哥哥带在身边,让我们有无忧无虑的童年。父母当年都是打工者,我们一家四口就窝在一个十几平米的小房间里,两张床分别用帘子隔开,一架很大的铁床上面放杂物和一台电视机,旁边是一张大书桌,不能同时容纳下我和哥哥同时做作业。中间放一张餐桌,旁边有一排长椅,爸爸中午可以躺在上面小憩。就像一块幕布横在了我们的生活间,一家人置身在物质贫乏的黑暗里,妈妈却总能在幕布中挖出一个小小的洞,把光亮透进我们的生活,一家人贫贱节约,苦中作乐,也很幸福。
泉州一直给我的记忆也是包容的。在历史书上看到泉州港是第一大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我觉得很熟悉,泉州就是给我一种繁忙,容纳的感觉。那里的街道总是有很多小店,晚上到处灯火通明,又比都市的繁华更低调一点。它在我的记忆里永远是富有生活气息和有味道的。高考完我第一想做的事就是带上相机把这里的每一条街道都走一遍。就算它的大多数道路都很拥堵,到在这里的人都无法苛责它吧。
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因为哥哥要上初中了,妈妈带我们回了老家。我突然逆袭了,脑袋开窍,成绩名列前茅,参加语文竞赛,数学竞赛,运动会,拿奖拿到手软。脑袋里想的东西似乎没有那么混沌模糊了,我知道怎么样用功读书拿高的成绩,知道和新环境的同学交朋友,知道懂事点让妈妈开心,我开始知道了很多事情的规则,我知道了这个世界很大,值得我去探索。也可能我突然早熟了,提前进入了青春,也越发觉得生活单调得让我快乐不起来…看到一个微博博主说的一段话“我对18岁之前的人生几乎没什么记忆,忍耐着学习的艰苦和生活的贫穷,克制一切欲望,为了以后的成年生活拼命努力。眼睛里只有未来,没有当下。”不过也是坚韧的品质让我喜欢现在的自己。
今天只是路过泉州,在这里停留了一个晚饭的时间,但是所有的气息都没有变,连小学前面的街道也还是记忆中的小巷子,只是多了一些商场,更热闹繁华了。但我已经回忆汹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