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诗经密码》作者:刘蟾
晋献公一生戎马杀伐,战绩累累,功业惊人。
献公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十战有二胜。《韩非子·难二》。
当然这句话里的国不仅仅是指诸侯国,还有少数民族的一些大聚落也被算在内。据统计,晋献公西伐骊戎,北征狄人,灭虢国、虞国、霍国、耿国、魏国,先后兼并了山西省中部、南部等许多国家,还向西扩张至陕西境内,向南占据了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要塞,从地主汾河流域的中等诸侯国,一跃而发展为地跨晋陕豫的一流大国,正如《史记·晋世家》所写的:
当此时,晋强,西有河西,与秦接境,北边翟,东至河内。
客观来说,晋献公的征伐为晋国后来成为春秋强国奠定了基础,但是他的功业也是用老百姓的生命换来的。打仗总会死人,死一个人,一个家庭就被破坏了,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无辜的老百姓总是最大的受害者。
有一首诗可以非常确切的形容战争带来悲惨境况:
千秋霸业千秋梦,都在累累白骨头。连陌荒坟望不尽,天子城内鬼啾啾。
荒坟一座连一座,前来祭拜的都是老弱病残女子小儿,《葛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葛生蒙楚,蔹(liǎn)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於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於其室!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女子祭拜自己恩爱的丈夫,可惜无论多么恩爱,终究人鬼相隔,再也不能在一起了。
这首诗是千古悼亡诗的绝唱,言辞质朴悲壮,感人。葛就是葛腾,藤本植物。蒙就是覆盖。蔹(liǎn)也是一种藤蔓植物。
蔓有两个读音,当名词“藤蔓”讲的时候同“万”音;当动词“蔓延”讲的时候同“慢”因。在这里,蔓作动词讲,枝藤蔓延的意思。
葛藤生长茂盛,覆盖住了树木,蔹草也很茂盛,蔓延在这一片荒野之中,诗的一开篇就用这两种生长茂密的藤蔓植物来暗示坟茔荒芜,杂草丛生,给人们营造了一个凄凉的景象。
予美是我的爱人的意思。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这两句是说我的爱人,你就埋葬在这里,谁和你一起呢?
谁与独处,简单的四个字成一个小设问句,用“与”“处”两个字,一下子就把作者心中的哀凉和凄惨表达了出来,更把死者的凄惨境地表现的淋漓尽致----生前征战惨死,死后孤独长眠。
前三段基本都是一个意思,通过野草疯长来表示荒凉悲惨的景象,第三段有个小小的递进。就是角枕粲兮,锦衾烂兮这两句。
角枕、锦衾都是入殓所用的东西,角枕垫在尸体头下,锦衾覆盖在死者身上。用这两样入殓物品的灿烂美丽,来反映死者的凄惨孤独。人孤独地死在那里,最好的陪葬品有什么用啊?这个反衬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最后两段绝对感人至深,影响深远,是全诗最为著名的地方。诗人说,等我熬完这些日子,就会到地下和你相会,到地下,和你睡在一起,陪伴你。
后代许多悼亡诗诸如潘岳,苏东坡的悼亡诗词,或多或少都从《葛生》一诗中汲取了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