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的世界,时间与效率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必须要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足够多的事情。我们总是在担忧着未来:如果做不完,如果不这样,未来就会很麻烦。
孩子的世界,体验与感受是最重要的。因为每件好玩的事情都充满着吸引力;每件有困难的事也都充满着挑战。他们活在当下,投入到每件事情中,感受着着好奇带来的喜悦,体验着克服困难过程中的纠结与突破。
所以,当我们陪伴孩子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内心的焦急一直催促,而忽略了孩子的年龄发展特点,心理需要。但是无论我们怎么催促,孩子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有时也会因为内心对我们的反抗,在行为上表现得故意磨蹭。
亲子互动中,毕竟我们拥有着控制权,于是我们最常做的就是:催促不行,那就用“最快捷”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吧。
表面看,问题解决了,速度也快了,但孩子却失去了发展能力的机会。从幼儿到中学生,这样的事情还真不少:
1. “幼儿穿衣服慢,我来帮你穿。”
确实,速度快了,但是孩子就此失去了,自己衣服自己穿的生活责任心;
2. “系鞋带太慢了,常年穿魔术贴鞋子。”
确实,速度快了,省去了很多时间和烦恼,但孩子就此失去了借助系鞋带锻炼手部小肌肉的机会。
3. “孩子之间有了冲突,我第一时间把他们拉开。”
确实,避免了一场冲突。但孩子失去了处理冲突的机会,没有机会,处理冲突的社会能力如何培养?
4.“孩子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伤心地哭了,没事,宝贝,爷爷再给你买一个更大的。”
确实,孩子停止了哭泣。但是,伤心是人无法避免的感受,可还没来得及体验情绪的起伏,还没有学会自我调节,体验就已经被人为地中断了。
5.“孩子控制不住玩游戏,我就把手机藏起来。”
确实,一藏起来,玩手机的时间减少了。但是内心玩手机的渴望依然在内心压抑着,如果有一天,我们不在身边,孩子是否拥有了自控能力来面对手机的诱惑呢?
6.“孩子愤怒地发脾气,我们一巴掌打了上去。”
确实,孩子因为害怕而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但是,孩子为什么而愤怒,内在的需要是什么,我们失去了了解孩子的机会,孩子也失去了表达内心感受的机会。
7. “字写得不工整,我来帮你擦。”
确实,节省了孩子慢悠悠还擦不干净的时间。但是,却激发了孩子的情绪,浪费了更多的时间,而且让孩子养成了对家长的依赖心理。
8.“该上语文课了,抓紧;下面是英语网课,我帮你准备好。”
确实,速度快了,时间也节省了。但是,学习本是孩子的事情,但这个担子,不知不觉扛在了家长的肩膀上。
9. “孩子遇到数学难题不会做,妈妈给你讲吧。”
确实,任务可以快速完成提交。但是,孩子却失去了对难题思考的过程,失去了提升思维能力的机会。
有些方法,对于家长而言,确实快速有效。但是,对于孩子而言,却不利于能力的发展,感受的体验,尤其是孩子成长的内在节奏容易被打乱,对外在的依赖性会越来越高。
有些时间是需要花的,有些过程跳过去了在未来定会显现。在孩子生命的前10年,慢下来,让孩子多一些体验的过程,多一些思考的过程,多一些试错的机会,因为这是能力生根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