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地呼吸 更好地成长
――读李希贵老师《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有感
文/海的声音
今年暑假,在学校值班的时候,随手翻到一本李希贵老师写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便静静地看了一下。
说实话,我也是被书名所吸引。从书名看,这是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无疑。可是,“为了自由的呼吸”是什么意思呢,这样的教育又是怎样的教育愿景呢。带着这样的疑惑,我迫不及待地开始了阅读。
我先看了序言,了解了本书编写的意图,接着看了目录,大致了解了一下整本书主要写了那些内容,然后开始正文的阅读,走进书的内容品读欣赏。
《为了自由的呼吸的教育》一书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之一,主要以李希贵老师的视角介绍了他的教育家的事迹,以及他的成长之路。
正像书中序言里写的那样,“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事业,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而且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造福于他人同时也使自己获得幸福的伟大事业”。这本书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是一部教育改革的探索史,更是一部教育发展的奋斗史。这本书让我从中感悟到了从事教育事业的崇高和幸福,让我看到了教育改革创新的新标杆,,隐隐约约通过教育家的今天看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美好明天。
通过阅读,我深受启发,深深地产生心灵的共鸣。“教育是挚爱,这种爱越是无私,越是深厚;教育是思想,这种思想越是现实,越有智慧;教育是信仰,这种信仰越是坚定,越有力量;教育是追求,这种追求越执著,越有成果。”作为一位出色的大教育家,李希贵老师心中有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他身上有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有着“敢为人先,争创一流”大志。这些都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潜心研究,用心用情去一辈子践行。
本书的楔子――《不是教育的教育》,我认为非常值得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介绍了李老师参加工作之前的成长历程,而这些我认为奠定了他后来的人生之路,更奠定了他未来的教育之路,教育家之路。
李老师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其长辈和亲友中也没有人做老师,也没有人懂教育。但在李老师看来,“正是不懂教育的他们,却以勤劳、善良、宽厚的品格无声地熏陶了我,为我奠定了做人的基础,让我能够自由自在地生长。”这也让李老师明白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在李老师深情的回忆和娓娓道来的叙写中,我了解到:在他看来,他的爷爷不懂教育,当然也没有学过什么教学法,但爷爷“不经意间表达出的对阅读的浓厚兴趣、对书籍的发自心灵深处的珍惜,却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一个幼稚的生命,播下了热爱读书、热爱文化的种子。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的种子总是播下的越早越好。”
李老师出生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大家庭里。在他看来,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生活其中的人们相濡以沫、其乐融融,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他从小就没有在心中留下什么阴影。李老师由此想到,“美好人性的塑造,并不需要什么高超的教育手法,融洽的氛围、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年人的善良、民主、宽容、仁爱,这一切,就是美好人性生长的最适宜的土壤。失去了它们,任何教育都将是徒劳”。
接下来李老师以自己中小学阶段求学的经历为例,介绍了自己不断成长进步的过程。在李老师看来,“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人世界充分尊重的时候,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
这些饱含情感的文字,这些鲜活的成长经历,既是李老师的真实写照,又是激励和启发我们每一个教育人的宝贵素材。对于教育,我们每天在做,也在思考,到底怎么做才是学生最需要的,孩子们最喜欢的,家长和社会最满意的,也是我们最希望看到的,最欣慰的呢?我相信答案不一而足。李老师也用他生动的教育实践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李老师是一个智慧的教育家,更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教育者,面对学生、学校教育与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大难题,他总是会换位思考,善于倾听不同的意见,尊重学生,尊重教师,尊重他人,时时处处彰显人格魅力,这是真正的大智慧。
自由的呼吸,更好地成长,学生如此,教师如此,学校亦如此,如此方有自由呼吸的真教育。
(2020.8.23晚书于新郑市黄水路小学值班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