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工作》一书提出使你表现最优化的做法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Deep Work)的意思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 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与之相对应的是浮浅工作(Shallow Work):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深度工作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身上普遍存在,譬如马克·吐温,J.K.·罗琳,比尔·盖茨。
那么,如何有效使用脑力进行深度工作呢?
1.远离社交媒体
华盛顿大学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在一棵人行道的树上挂满美元大钞,看看玩手机的低头族路过会有什么反应。结果有百分之九十四的低头族,根本没看见树上挂着钞票就走了过去。
和菜头说:“今天的整个中文互联网基本上被5个APP统治了:微信、微博、淘宝、今日头条、王者荣耀。以前说APP是为了填补人们等电梯、坐公交、等上菜时候的碎片时间,我看现在是反了过来,生活、学习才是在填补这些APP之外的碎片时间。”
互联网发展到今天,我们处于一个随时在线随时干扰和被干扰的时代。
可能你正在专心处理手头的工作,手机叮的一声响了,是朋友们在微信群里聊天。你见大家聊得有趣,也参与进入了,聊着聊着十分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
可能你正在苦苦思索一个方案,手机蹦出来一条促销消息,最新款的衣服打六折。你想我就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随手点开,看了衣服又看鞋子,也许还顺手买了个包。等你网购完东西,刚才想的那一点思路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乘凉了。
要想进入深度工作的状态,首先一点就是要远离社交媒体。
你可以工作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每天固定时间上网,处理邮件和消息,也可以每周空出一天时间远离网络,培养自己的专注力。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一书中讲了一个有趣的例子:
网络朋克作家尼尔·斯蒂芬森参与创造了流行的网络时代概念,自己却几乎使用社交媒体。
尼尔是这样解释的:“如果我如此安排生活,能够得到很长的、连续的、不受人打扰的时间,我就能写作小说。反之,如果我备受打扰又会怎样?不会有一部传世的小说……而是会有许多封发给个人的电子邮件。”
2.科学规划时间与任务
如果我们远离了社交媒体,却对自己的工作与时间没有任何规划,每天瞎忙,也难以达到深度工作的状态。
①计划好每一分钟
以半小时为单位,制作一张表格,把工作填到表格中。如此一来,我们就知道自己在哪个时间段要做了哪些事情。
对于碎片化时间,我们也可以提前做好计划,比如3分钟的碎片化时间可以看一篇文章,5分钟的时间可以构思文章或者听一节音频。
提前准备好,这样突然有了小段的空闲时间,就能合理运用了。
②根据状态合理安排工作
有人是晨起型,早上的状态特别好。有人是夜猫子型,晚上更有灵感。还有人上午昏昏沉沉,一到下午就兴奋。
选择自己状态最好的进行深度工作,效率会特别高。
③制作可试化计分卡
制作一个计分卡,记录下每次专注工作的时间和产出。
看得见付出,也看得见回报,大脑得到反馈会更加容易继续进行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的必要性正在不断增长,就像作者在书中所说,“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知识工作者,深度工作就成为核心货币,虽然大多数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个现实。”
已经意识到这个现实,而且了解了两种重要方法的你,是不是要开始为自己赚取这种核心货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