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叫这么容易就出口……我真能停下来吗?”
可以的。
《不吼不叫》书中提到了一些方法,首先是追踪法。
追踪法就是追踪我们的吼叫,记录是什么触发了我们的吼叫,而我们是怎么反应的。追踪法能帮助我们了解和接纳我们的习惯以及反应模式,继而做出改变。
书中给出了一个吼叫追踪表的模板,包含事件-我们的反应-回应-后续情况-相关的气质特点-评估 六个部分。
关于第5条中提到的气质,简单说明下。
气质是《不吼不叫》中多次提到的一个名词。气质指的是“怎么做”,是行动的方式。大人和孩子都有各自的气质,不同的孩子气质也很可能不一样。 了解我们自己的气质以及我们的气质跟孩子的气质是如何匹配的,看到我们和孩子的相似与不同会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减少争执,也减少吼叫。书中提到了9种气质类型,分别是敏感度、活动量、反应强度、适应性、情绪本质、接近或回避性、坚持度、规律或节奏、注意力分散度。 我们和孩子的气质会影响我们的吼叫,比如我们的孩子是敏感型的孩子,那么我们的吼叫会对他产生更大的影响;又比如,如果我们不爱动,又敏感,而孩子喜欢在屋子里跑来跑去,如果此时我们刚好需要安静,这样的举动就很容易惹我们发火。所以了解我们和孩子的气质很重要。
我拿自己假象的一个吼叫案例来实践一下追踪法:
1. 事件: 儿子擦完手的纸巾扔在了地上,然后继续专心看电视; 周日 上午10点 客厅
2. 我的反应:我长叹了一口气; 我感到很生气; 升级的想法是:“这孩子太不让人省心了”
3. 回应: 我的回应是,我吼道“**,把纸巾扔到垃圾桶里去”,同时关上了电视。 儿子的回应是,他停了几秒钟,大哭了起来。
4. 后续情况: 我的感觉是“我为什么吼他呢,为什么直接把他正在看的电视关上了呢”,儿子的感觉是“大哭着去找妈妈,然后妈妈哄了他,帮他擦了眼泪,他不哭了”
5. 气质特点: 我的气质“敏感、反应强度高、适应性高、规律”,儿子的气质“敏感、反应强度高、适应性低、不规律”
6. 评估:还有别的处理方法吗? 有的,我可以先冷静下来,然后可以走到儿子身边,和儿子一起看动画片,再说动画片中的谁谁谁会很乖地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去。
通过多次追踪,假象中的我会了解到在辛苦把家里收拾干净后看到儿子弄乱房间会生气,我意识到儿子被我吼叫后,会不快乐,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先学会走开冷静下来,然后再和孩子沟通。
这就是追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