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者来说,你也许也会有这些困扰。
想写点东西却不知写什么?
有了主题,结果写到一半,卡文太监;
看到喜欢的文章随手收藏,但九成九都再没有了以后;
看过很多书,但当你想用到某些知识时,却总记不起来哪里见过……
这些困扰都可用一个办法解决,即用合理的方法积累素材。
收藏文章的正确姿势
我们平日间看到一些不错的文章,都会有收藏的习惯,期待将来有时间,或指不定什么时候用的时候,找出来看看。
但因为互联网时代,信息的爆炸,快节奏,碎片化等原因,每天都有数不尽的新知识,新概念填充进来。结果就是,不断地收藏,再次打开的却很少。
所以当我们想要收藏一篇文章的时候,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为什么我想保存这篇文章?
2)这篇文章中哪些内容对自己有启发?
3)它对我的工作生活能起到什么帮助?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将这篇文章与自己进行关联,再联想到生活与工作的场景中,学以致用。
这样你收藏的就不单单是一篇他人的文章,而是一篇经过自己思考,其中某些内容观点对自己有帮助的文章。
在思考的过程中,通过组织资料,加工信息,让它变成为我们大脑容易记忆、提取以及应用的知识。
你在把新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生活进行联系时,甚至还会有一些新的看法和观点产生,这时不妨记下来,它是你思考的结晶,是最适合你的 “方法论” 。
写作大致有三个过程:输入——转化——输出。
输入是前提,脑中有货,言之有物。转化是思考和整理的过程,如牛反刍,将粮食化于血肉。有了前两个步骤,输出的内容才是你自己的东西。
写作最高境界,我笔写我心。读者又通过文字走进写作者的内心。
看过很多书,但当你想用到某些知识时,却总记不起来哪里见过,怎么办?
在记忆输入的时候,如果设置一点难度,那么我们回忆输出的时候就比较容易。
我的方法是:
1)一篇文章先明白作者想要表达什么?
2)找到 3 - 5 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关键词
3)用列大纲写小说的方法进行反推
4)最后用自己的语言逻辑复述一遍
而且,这么做还有额外的好处:你能比较自己和作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察视角,从而获得更多启发,进一步加深对这一内容的记忆。
当然,这么做有个坏处,就是所花费的时间会增多。
其实细想,少即是多,与其收藏几百篇不看的文章,不如深度思考几篇好文。
与其阅后即忘的读书,不如多花点时间记住哪怕一句对自己有用的话。
当你的内心足够敏感,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