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02年了,我可能还是个麻瓜。
今天是寒假最后一天,我到学校已经是第三天了。第一天中午坐火车到动车站,下午六点多坐动车抵达这座大城市。那天中午饭桌上的面吃了几口,离家的时候面已经出现了坨的迹象,一桌子菜也没吃几口。爸爸回家匆匆忙忙的吃完面开车送我去车站。爸爸每次都这样,把我送到安检之前,等我过去之后从哪个门里够着和我说都好了吧,然后在张望两下离开。这次离家我第一次有了舍不得、想哭的想法,去的路上更甚,但转念一想,时间真的太快太快,来不及眨眼,我就又回去了,只是这假期会越来越少。在站台的时候,我看到了sheep,他是我儿时的好友,我们已经有五六年没有联系了,她比以前更加知性了。她也认出了我,但是我们没有说话。她和他爸爸站在一起,我从他们身后走过。后来又看了几眼,我心里其实是想说话的,毕竟我这么重情重义,但是那天坐火车人太多,我连上车都很困难,好不容易上车了,车上很热,很挤,列车员一直催促我们往中间走,但是人很多,走不开,我当时候觉得这个列车员有一种服务人员“骄傲”的感觉,对她影响不太好,到了yc站的时候,我发现火车已经晚点了20分钟了,我极有可能赶不上回来的动车,我把这个情况和列车员说了,她很热心的帮我问乘务长,下车的时候还热心的给我指路让我赶紧跑,我连一句谢谢也没来的及说就跑了。我现在基本上还能记起来她的样子,这让我反思,很多时候我心里的偏见就给一些人和事贴了标签,其实事实根本不是我想的那样。返程很累,累到睡不着。有一种奇怪就是一下车,我就感到一种窒息感。上了地铁之后,我看着拥挤的人潮,很想念我家那座小城市,爸妈在身边,生活滋润开开心心的。那座城太小了,小到没有一所大学,我现在回到家里晚上不愿意一个人睡觉,总想和妈妈一起睡,晚上有时候做噩梦我还会握住他的手,就像小时候和弟弟一起睡哪样,只是我老弟现在年纪不小了,我们再也不能像小时候那样了。这种想法可能会影响我以后的选择吧。我不知道。我们说回那种窒息感,我觉得是因为我太以自我为中心了,有一点害怕别人了解我,别人知道我的想法,甚至知道我的行踪,所以我的心理一直是防备的,是对外反抗的,是从别人的视角投射出去的我的想法,而不是我主动发出的。这是本质的区别。但是,我他妈真的不想这样有所顾虑,真的,这样还不如去死。对同学、老师微笑,就像上面说的那样,放下我心里的偏见,做真实的自己,我还是那个开朗的我,就像小时候那样,无忧无虑专注在游戏里、学习中。
大二下学期了,说实话对于我的专业我更多的就像高中学理科一样,上课内容还可以,但是我早就知道我们专业靠学校四年出来不会找到太好的工作的,自学比上课重要。但是我发现我自学能力很差,我容易被综艺、电影、电视剧吸引,我发现社交软件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而且还总是切碎我的注意力,去年我在知乎上读了接近三万个问题中的八万多个回答,一共有七千多万个字,这个数字很大很可怕,更可怕的是我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我还是拖延,我还是没有学会自学,我还是有一些不自信,我还是不会化妆,我还是没有买到想要的,我几乎没有什么进步。
快开学的这两天,我连着看完了8部哈利波特电影,还看了创造哈利波特的世界纪录片,对于主创团队的认真、对细节的完善十分的佩服,最喜欢的是赫敏的扮演者艾玛,她不仅没有“长残”,而且还是牛津的高材生,看到第一二部的导演在纪录片中那种对于自己所做的事的热爱,让我十分羡慕。
人生就是每个人有一段在世界里存活的时间。其实很长的时间我对于孩子这件事都是很讨厌的,我觉得我妈妈教育我有很多的问题,导致我之前对很多事情都不信任,对很多东西都十分的防备。但是可能是因为有年长一岁,我现在觉得我们活着最重要就是幸福,我妈妈总是说她觉得自己很幸福,我以前不理解他为什么会觉得幸福,现在我觉得我有一点懂了,在我们生活的那座小城市里,妈妈确实可以说是很幸福了。所以回到上面那个问题,我很羡慕导演、制片人等等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事,我也想。我不再想着我要上天入地成为一个多么牛逼的人,牛逼都是相对的,在生活中需要不断地寻找参照物,我不喜欢这样,从我之前考班里前几名那时我就知道,我不是一个追求表面的人,我更重视过程的专注与喜悦,成绩结果那是给外人看的。我初中学习不好的时候,特别讨厌家长的比较,那时候我还没有真正的体会过对学习的热爱。但是现在,每一天我想活的轻松一点,想做什么就去做什么,知道也许有的人会看,有的人会怎样,但是我接受,这就是人,我也会对别人这样。就真真实实的,活的自在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