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月份看到六月份,这好像是我第二次看这本书,曾记得这次选择这本书的原因是,感觉那段时间太过于用思想了,忽略了自己身体的感受,于是想重拾这本书,让自己关注到身体的语言,感受到身体的智慧。
武老师的这本书,再次翻开看,有很多地方的感受和以前类似。
首先,太玄幻,太过于把潜意识神化。
虽然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很相信潜意识的智慧,但写出来的文字,还是显得有些过于主观。
因此,很多的内容我是带着相信又怀疑的态度去阅读的。
其次,我所看过的武老师的书大多没有啥逻辑性,连不成片,记得看那本《巨婴国》的时候,我就深以为然。
但武老师的个人心理学功底感觉还是很深厚的,把很多的问题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出来了,虽然有些主观。
这本书里面有大量的举例说明和描述,有很多会让人联系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好吧,批判完了,我得说说我才这本书里面感悟到了啥。
1 身体的智慧,你要学会听从内心的声音,感受自己身体发出的声音。当一个人有烦恼的时候,愤怒的时候,头会疼;当一个人想安慰自己,自我关怀的时候,你按着自己的心,反复深呼吸几次,身体就可以平静下来;当一个人想要感受到力量,你去关注你的丹田,你去关注那里发出来的声音,你会发现你得到的是肯定。
这是因为我们早期,还在妈妈肚子里面的时候就是通过肚子和妈妈链接的,只是随着不断长大,开始用头脑思考。因此头脑带来的是烦恼,而丹田带来的是与人最本初的链接和心安。
看起来是不是有些玄幻,哈哈哈。
2 关于内心的声音,文章里面说到的例子是埃里克森,我真的很喜欢这位老爷爷,他是个很不幸的人,生来就几乎被医生判了死刑,但他又是个非常幸运的人,我觉得他是被上帝选中来拯救人类的人。他的不幸没有打趴他,他自我催眠,相信自己身体的感觉,听从内心的声音,他更多的用感觉去生活和成长,也因此他更加关注人的感受。他成为了一代催眠大师,也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多的贡献。
在这里,我又想到了达芬奇,他可以说是奇才,什么方面有能做到最好,但蒋勋口中的他就是一个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从而不断去探索的人。
于我自己,我是个太爱用头脑思考的人,给了自己很多的压力,有时候会有意识的发现自己的肩膀是紧的,而中午看了一段海蓝老师陪伴一个学员对焦虑进行疏通和探索以后,我感觉我的肩膀明显松了,所以,身体真的是需要看见的,通过看见身体去体会内心的声音。
3 关于自我意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词,一个人的自我意象可以决定这个的人生,什么是自我意象,就是过去的经验下塑造一个人的自我的总和。理解起来有点绕口,其实理解起来就是过去的事情经历过以后产生的某个人对我的评价,而后我认同了这些评价,这些评价的总和就够成了现在的我的性格。如果小时候总是被父母夸,我们的自我意象就会是很积极乐观的,自我攻击也会少很多。
如果一个人的自我意象是消极的,就需要去看到和改变,于我自己,总是惯性的不断去评价,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种模式可能来自于小时候父母总爱说“隔壁家的xxx”所导致的结果,那就需要不断重塑自我意象,经常自我关怀,给自己力量,看到真实的自己。
成长的路真的不是变得成功和优秀,而是一段不断认清自我,关爱自我,愉悦自我的路。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