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段子:一只鸟不肯叫怎么办?曹操会逼它叫,刘备会求它叫,司马懿会等它叫。
为什么要等,因为常常欲速则不达。正依靠等、忍、退,成为了三国最后的赢家。
司马懿在入仕途前,曾装病七年,这是为什么?司马懿为了引起曹操的注意,但是在曹魏阵营里,同司马懿一样作为谋士的人才大有人在,以司马懿的资历和身份,完全无法和其他人抗衡,这对于司马懿来说,实在是太平庸了;所以司马懿选择了装病,看似绕了弯路,却是用一种以退为进的方式,让自己取得了更重要的注意力资源。
司马懿在出山为曹操谋划天下之前,有2个有趣的过程。一是曹操第一次请他出仕,他断然拒绝,并为此等待了7年;要知道一般人对于时机的把握,别说7年,7个月都受不了,所以司马懿从一开始就决定,出仕一定要给自己谋求个有利位置,至少得让老板看到自己。
善忍者,藏于九天之下,当动于九天之上。诸葛亮唯一无可奈何的对手,就是司马懿,司马懿用忍,耗死了诸葛亮。有一次诸葛亮送了件女人衣服给诸葛亮给司马懿,讽刺他不敢出战,随军的战将非常愤怒,只有司马懿笑嘻嘻的接受,还穿上了试镜,他知道沉住气才能笑到最后。
敌不动我不动,进退有据。司马懿晚年功高盖主,作为曹氏后人的曹爽一心想要致他于死地。司马懿清楚,朝堂之上不能待了,必须隐退避祸。面对自己培养了四十年的势力和资源,司马懿彻底退出,等待曹爽自己犯错,最终卷土重来一窝端。
司马懿的一生,始终保持“告成归老,待罪舞阳”的心态,总能逢凶化吉。善于韬光养晦,面对曹操的多疑,曹丕的刻薄,曹叡的内嫉,司马懿自持得当,保全自己。司马懿的洞察力在历史上也是专家级别的,一个人能够做到如此,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
司马懿的故事能够给予我们现代人哪些启发?
1、善于收敛自己的野心。
在曹营硕大的一个机构,高人林立。即使领导觉得你不错,想重用你,你还不能过早的显示自己的野心和炫耀自己的才干。你一旦过早的将自己显露在聚光灯下,很快就会有祸事来了。杨修爱卖弄才学,结果让老板给灭了;许攸妄自尊大,让同僚给干掉。引申到职场中,用低姿态做人做事,收敛自己内心膨胀的欲望,把自身放在一个更有利的位置,从而慢慢地成长,不失为一种策略。
2、机会来临之前请耐心
很多时候,机会并不会一下子就出现,大抵都需要等待,在等待的过程中,很多人经不住寂寞离开了,剩下的就成了赢家。司马懿就是用等,让自己成为最后的赢家。无论是面对曹操、曹丕还是曹睿,机会为显现之前他都是等着。如今的时代,等待机会也是一种趋势,毕竟人口多,红利就那么一波,谁能赶上这趟车谁就逆袭。反之,就要等待下一波。所以,耐心等待,终有属于自己的时机。
3、进退有据,知己知彼
人都是往前走的,往后退就认为是一种失败。司马懿则告诉我们,该后退的时候就得退,以退为进才是智慧体现。面对对曹爽,面对诸葛亮,用退一步的方式,化解敌人的进攻。在工作中,当我们面对强势的同事或上级,适当的退后,忍一时之气,避免矛盾最大化,有时候反而帮了自己,也顾及了别人。据理力争可能两败俱伤,以退为进或许保持平衡。
公元201年,曹操派使臣前往河北召司马懿入朝为官,司马懿假装风痹,一动不动。
公元248年,曹爽派心腹前去刺探司马懿病情,司马懿假装耳聋口斜,无法自理。
这老狐狸,半辈子都是这么装的,欺骗了曹家四代人。印证了曹老板那句准确的预判:
仲达有狼顾之相,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