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的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需要在活动中通过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来认识世界。
本周末参加了新教师培训,其中老师就重点提到了关于户内户外活动结合的重要性,尤其户外活动中的主题活动的开展,培训老师提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也强调了要和孩子一起通过户外活动、参观考察、种植和饲养活动感知生物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以及生长发育、繁殖和死亡的过程。这些这也在支持我进行主题活动的新思考。
秋天有什么特点?
我们如何保护大自然?
《秋叶飘飘》主题中出现的这些对孩子们来说比较抽象的问题,如何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用适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来解答呢?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利用理论指导将目标转化在每个小的活动中,甚至是某一个具体的材料上。
一片法国梧桐叶, 我们可以跟着它去探寻孩子们的秋日探索之旅。
这是一片法国梧桐,它长在高新区实验幼儿园旁的马路旁,当一阵秋风吹过,它随风飘落在路旁的草丛里。
孩子们随着老师远足的脚步走进,随着孩子的一阵惊呼“我找到了一片大树叶,他好漂亮好完整呀!”,梧桐树叶被孩子捡拾起来,带回了高实幼小三班的教室。
在集体活动中老师带孩子们观察了树叶的特点,梧桐树叶还和松树叶来了一场“比拼”,谁是落叶树上的叶子,谁是长绿树上的叶子。
在区域活动中梧桐树叶时而成为孩子铺成的树叶小路中的一片叶子,时而是搭建区房子的树叶屋顶,有时候是野餐时锅里的炒菜,又或者是孩子树叶时装秀的一个饰品。
就这样“梧桐树叶”见证着孩子们对秋天的观察和聆听,还有操作与畅想,最后孩子们把它制成肥料继续滋养着大树的生长,整个过程孩子都在主题下亲近自然、主动成长。而那些抽象的问题,那片“梧桐树叶”已然将答案带给了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