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记录了圣人的言行举止和教育思想,在历史长河中沉淀,愈发珍贵。而我今天想分享的是其十篇——乡党篇。
乡党篇具体记录了孔子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群体时会使用不同的语言礼仪表达,本篇章以一个“礼”字贯穿全篇。但这一篇章流传下来的名句却不多,也可能是所记录之事过于具体吧!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一句有:
食不言寝不语
这是关于吃饭休息的日常生活礼仪。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故事:
廐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问人不问马的故事,其实是孔子的“仁爱”思想,不知道为什么会放在这一篇章?
其余的句子就不太为人所知了!
但当我读到: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这句话却让我深有感触!这句话本意是说:上朝时,孔子与下大夫交谈,展现出温和而快乐的样子;与上大夫交谈时,展现出和颜悦色,但又正直直言。
我认为孔子意在教育我们,在不同场合,面对不同群体时,都要学会用最恰当合适的语言礼仪表达自己。既是尊敬他人,也是对自身修养的要求。
作为老师,我们面对的最大群体之一就是儿童!与稚嫩的儿童交流,也是老师的一门必修课,所以老师应该有儿童立场,能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与儿童进行沟通,既从行为上、也从思想上,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比如行为上,语言行为我们可以给孩子一句赞美的表达,动作上可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肯定的眼神……这些都不难做到。在思想上,我们首先要理解儿童的言行,接受和尊重儿童的言行,最后引导和帮助儿童塑造正确的言行习惯。这无一不需要我们真正站在儿童立场!
孔子的思想熠熠生辉,其背后的道理指引后代千年,但大环境的变化,我们也要分时分地灵活选择或运用。就像:食不言寝不语,也许只有在餐桌上,爸爸和孩子的沟通才更轻松,只有躺在床上,妈妈讲的故事才更美妙。
做一个温暖而坚定的老师,学会跟孩子对话,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