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女朋友逛了青浦奥特莱斯,观察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品牌的生产地都在东南亚那些国家,比如VANS在越南,COACH在缅甸。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是大部分商品的常见标签,而这一趋势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服饰产业是消费里面最基础也是比较大头的一块,代表了基础工业或者轻工业的发展状况,也是就业的一大贡献地。而随着服饰产业向东南亚转移,预示着中国慢慢从基础工业向重工业或者高科技工业转型,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另一个有趣的点,则是中国正在慢慢丧失人口红利优势,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一是来源于制度改革带来大量的外来资金,刺激投资的同时带来消费的提升,在双重影响下,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而这个发展的背后也是中国人口红利释放的结果。
人口红利的消失,必然导致产业的转移,因为资本是逐利的,也是聪明的;产业的转移,又反向促进人口红利向更高的产业推进。比如大学扩招以来,以及中国硕博士生的数量大量增加(有很多是因为找工作原因),带来了人才红利或者说是教育红利,这些红利是人口红利的升级。
从另一个角度,无论是主动的人口红利消失还是被动的人口红利升级,本质上都会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产业升级失败,这些升级了的人口(以及来不及升级的人口)该往哪儿去?譬如我们认为的高科技,以及重工业,如果度不过寒冬,红利向哪儿释放?
俗话说,由奢入俭难。这些待升级的人口,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配置,根本不可能再回到低端人口红利的工作中去,另一方面由于产业转移的滞后性,一旦发现想回到过去时也已经来不及了,因为产业已经完成了配套的转移,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或许就是中等收入陷阱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