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知该写些什么,那就信马由缰,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好了。
自婚后一直与公婆同住,十七年了。想想时间确实很快,但有时候也会觉得时间漫长难熬得紧。
比如每年的寒暑假,我都要呆在家中。长日漫漫,每天与公婆相对免不了有个你不高兴,他不满意,所以常有不平之意。
心中既有不平,又免不了跟老公抱怨,而那个情商欠费的家伙往往无措,要么不发一言,要么敷衍两句,总不能令我满意。于是,与公婆之间的小嫌隙就演变成夫妻的一场闷战。
说是闷战,因为我俩吵架不敢高声,即使怒目相对也要压低嗓音——怕是被公婆听到。所以,能酣畅淋漓地吵上一架,也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老公、同事好些人觉得我脾气很坏,急躁不堪,但是奇怪,我竟可以十七年没跟公婆发生过正面冲突,哪怕心有不满,也未曾开口吵过一次。
养成这样的性格,恐怕与过世多年的姥姥关系密切。
小时候最是跟姥姥亲厚,她在民国时期读书识字,一向开明,知书达理。她总是教导我要与人为善,不妨害别人,吃亏是福,宽宏大量。当然,她的原话可能不是这样说的,她总是用最朴素的方法——身教。
姥姥在村子里人缘绝佳。
她利落能干,一把年纪了,谁家娶媳妇嫁女儿,要做新人被褥总是少不了她飞针走线的身影。
要是谁家老人过世,她又被喊去扯孝带、孝服,给人家做针线上的琐碎活计。
姥姥家是地主成分,两个舅舅娶妻都晚,而且舅妈都不是头婚,老舅妈甚至三婚。据说是脾气坏,不容易跟人相处。可是姥姥自娶了两位儿媳妇到过世大概十四五年,没跟任何一个儿媳冲突过。没有矛盾烦恼不可能,可她就是能克制自己,能忍耐,甚至有了委屈,对我母亲——她唯一的女儿都不说。只是偶尔对我叹息,可能觉得我一个小孩子,她说说也无妨吧。
从小看惯了姥姥任劳任怨,受了委屈也不发一言的样子。一个念头在心里越来越坚定:将来绝不让自己的老人受委屈,不做自己曾经满心鄙弃的那种人。没跟别人聊起过这样的话题,但是自己的内心,只有自己知道。
结婚这么多年,公婆做的很多事情我也有不满,很多时候,也委屈,但是我不跟他们吵,跟老公吵架,避开他们。这是出于我自己内心的一种尊重方式。
到如今,连不满和不惯也都少了。也许是年纪大了,也许是磨合的圆滑了,现在的我,对于家庭里的是非对错,懒得问个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