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我心》这本书中有篇文章叫做「当只禽兽」。
看到这个标题,我有点错愕。
有谁愿意当禽兽呢?
难道是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特意起个有噱头的标题?
文章前面部分有句话,“跨着禽兽的步伐四处走动,将周遭的一切看做猎物,并像禽兽一样运用你的知觉。”
此刻,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动物捕猎的画面。
它埋伏在某个角落中,一动不动,把它所有的感官都用上了,眼睛注视猎物的一举一动,耳朵听着是周遭是否有动静,甚至连毛发也在感知这风速,准备随时出击。
作者如此形象地描绘了写作者如何感知外界信息,画面感十足。
不把自己当做「禽兽」是无法描绘出这么形象。
对于写作者来说,灵感、素材是一个作家的精神食粮,就像动物眼中的猎物一样,没了他们岂不是「活活饿死」。
读完后,我觉得「当只禽兽」没有什么不好。
当只禽开启所有感官的禽兽,猎取周遭的一切。
我走在路上,各个细节朝我袭来。比如飞着的苍蝇、飘落的树叶、有质感的砖块 、车轮压在泥坑溅出的水。
这些细节似乎对我的写作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让我徒增烦恼。
我只想关注我需要的。
其他无关的素材,我不想要,也没有必要要。
有没有必要,只有我写时,我才真正知道。
只关注我需要的,只会减弱我感知能力,甚至,让思维变得狭隘。
有些细节确实不需要,但感知开关需要一直开着,保不齐哪天需要这样的素材。
空闲时间,我像只禽兽一样,游荡于大街上,遨游在书海中,沉浸于和别人的交谈中,感知周遭的一切。
一旦成为写作者,感知开关会如影随形,让我不由得从周围的获取信息。
比如,周末出去龙虾。
在人气最旺的时间段,店里没有坐满。
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我环顾四周,打量着装修、卫生、服务态度、客流量。
期望从中找到答案,直到我吃完后,心中有了答案--味道差!。
总之,你无法让一个从未经历过夏天的人,去写夏天的感觉。
我们要感受周遭的一切,才会有真实的感受,才能写出真诚的文字,才能打动读者。
好了,今天先写到这,明天见!
看到都看这了,点个赞,关注一下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