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仁义礼智。后经董仲舒发展成了:仁义礼智信。也就是我们后来讲的“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国民族伦理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
“仁”并为道德的代表,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以“仁”为核心的古代的人文情怀也可以转变为现代的人文情怀。
“义”指义气,说人们要有正义感,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无论谁有困难,要尽力去帮助解决问题。对待朋友要有道义、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绝无企图之心。当然这绝对不是狭义上的“哥们儿义气”,那不是“义”是愚昧。
“礼”是指礼节。见到人要有礼貌。我们应该遵守各种规定,遵纪守法(包括礼貌),学生见到师长要敬礼,不但表面上要敬礼,心理更要恭敬。这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礼”与“仁”互为表里,仁是礼内在的精神。“明礼”从广义上讲就是讲文明;从狭义上讲,待人接物的表现,谓之“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涵养,谓之“礼貌”;用于处理他人之间的关系,谓之“礼让”。这些是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和表征的直观展现。
“智”指道德智慧延伸到科学智慧,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
“信”指信用,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信用朋友,对朋友言而有信,不可失信用。到为了社会服务时,“言必忠信,信必笃敬”。说出的话,一定要有忠有信,不欺骗他人,所做的事,必须要恭恭敬敬的态度,认真去做,绝不敷衍了事。信是做人的根本,是兴业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讲信义,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
除了五常里提到的“仁义礼智信”以外还有“忠孝廉”。分别讲究尽忠,作为国民的职责,要忠于祖国和人民。往小里说也指忠于自己的组织和工作职责。“孝”就是孝敬父母,为人子女的本分。孝顺是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往大了说就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廉”作为人要讲究廉洁。无论见到什么,不起贪求之心,没有想占便宜的心,而养成大公无私的心。
总概上述大概就是今天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做人之根本。哪天迷茫了,不知道何去何从了。从内心出发,本着基本的做人原则。大概会让你的眼前清晰起来。笑贫不笑娼,不可取。传统的经典,仍是做人修身的亘古不变的真理。也许你此刻还在为了工作奔波,但永远别忘了做人这件事情是你一生都不可放弃的终身课题。
不管灵魂与肉体要经过怎样的洗礼,你的灵与肉里永远渗透着中华名族几千年的精华。那样你不仅美丽,而且美得特别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