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解,每章一读。
文: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今彼神明至精,与彼百化,物已死生方圆,莫知其根也,扁然而万物自古以固存。六合为巨,未离其内;秋豪为小,待之成体。天下莫不沈浮,终身不故;阴阳四时运行,各得其序。惽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万物畜而不知。此之谓本根,可以观于天矣!
解:
本章解本根。
“不言”“不议”“不说”,本文的主旨在于破除人的知妄,复归本根。“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既然“不言”,何以说“有大美”;“不议”,何以说“有明法”;“不说”,何以说“有成理”。在知言层面,权宜之计,不说不可,只为解意。“至人无为”“圣人不作”,“为”了,“作”了,又如何?法天地的话,天地自然运化,不为他化,不由己化,自然而已。那圣人的“为”“作”就是多此一举了。(当然,这里的“为”“作”指主体意识下的行为。)
第一段重说“有”,第二段进一步说“莫知其根”,“自古以故存”。解释是知的基本维度,人面对天地,自然也有解释的需求;但实际上,天地万物就这么运作着,鬼知道为什么。“自古以固存”也是在说,人未认识天地时,天地就存在了。此外,万物无不在天地之间各得其有,各适其序。这些现象无法解释却确实存在,不在意就产生了,实在神奇。
那天地就是本根,本根就是天地吗?看怎么理解。《庄子》文中的“天地”不是头顶那片蓝天和脚底那块大地的1+1=2。它是自然的托化物,是最本真最原始的意象。这与天地恒久不变、涵括万物的特点有关。在这个层面上,天地可理解为本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