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督促自己多读,多思,多写,17年暑假默默为自己设定了“读书,如果能写点儿什么,一定要为这本书写点儿什么”的目标,既然目标定下,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编者在第一单元的写作课中这样写到:“从现在开始,同学们不妨放下畏难心理,试一试,先别考虑像不像一篇文章,就从身边的事写起,写自己最熟悉的事情,写自己最想表达的情感与想法,不给自己设定什么目标,加上什么框框。这样写起来就会很放松,不觉得难了”。
虽是这样说,但我觉得不管是作为一名学生还是老师,不管写什么,怎样写,写多少,在写的过程中还是要有构思、有取舍、有斟酌的。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思维的外显,写作能训练人的思维,一个人思维的广博睿智,深刻灵动,除了阅读,还要通过语言的不断呈现来达成。
当然这个过程对于生性愚笨、悟性颇低的我注定是漫长的,但我愿意在这条漫长的路上一直走下去。
01《李清照传》随园散人著 人民交通出版社
看到作者的名字叫随园散人,第一时间想起清代文学家袁枚,晚年号随园主人,想起他的《黄生借书说》。与袁枚、黄生比起来,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物质富足的美好时代是何等幸福,但是我们有好好珍惜吗?
本书作者随园散人,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诗人,散文作家。
本书共八卷,作者用极富诗意婉约的语言,叙述了清代女词人李清照,一位才女、一位不寻常的奇女子平凡坎坷的一生。李清照一贯以婉约派词人镌刻于我们心中,吟风赏月,对酒赏花,缱绻缠绵。
读完此书,让我看到了此女子还有壮怀激烈、气吞山河的豪气。面对时任一城太守的父母官、自己的丈夫赵明诚不顾百姓安危只身缒城先逃的懦弱胆怯,李清照愤然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淋漓尽致的展现了这位才女所向无惧的人生姿态。山河破碎,面对宋高宗的一再退避与苟安,李清照恨不能如岳飞那样策马扬鞭,驰骋疆场,杀他个金人干干净净。可惜,她不是岳飞,更不是花木兰,一腔报国热忱只能借用诗词诉诸笔端。当发现自己的第二任丈夫张汝舟是一个道貌岸然,视金钱为第一的伪君子时,李清照毅然决然提出休夫。要知道在那样一个时代,女子公然提出告夫者,几乎绝无仅有。但她是李清照,她是封建时代凤毛麟角的奇女子,她倔强、她果敢,她无惧世人的冷眼白眼。
遇见年华最好的你。
读此书,让我看到李清照与赵明诚两情相悦、志同道合的倾世之恋。平时夫妻二人共赴古玩市场购买心仪的金石书画,饭后赌书斗茶,雪后于庭院饮酒赋诗,踏雪寻梅。。。。。。一幅幅美好的画面在我脑海浮现,羡煞我等。
金石书画,风月诗酒,是他们的爱情信物,只要细心珍藏,爱情就不会散场。
所谓幸福,不是良田千倾,不是广厦万间。或许,也不是良辰美景下的私语缠绵,只是心有灵犀的烟火日子。
李清照,一位婉约又不失豪气的奇女子。在文字的世界里,她从未老去,老去的是起承转合的世事。
02《人间草木》汪曾祺著 作家出版社
因文章《昆明的雨》《胡同文化》《端午的鸭蛋》知道作家汪曾祺,于是上百度搜其作品,看到《人间草木》,果断买来。
汪曾祺,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小说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大标题是《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我在想编者为何把“热爱生活”放在“热爱写作”的前面,只有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生活中的细微感动,对平常日子中的人、事、物有一种恒久的、敏感的觉察,才能产生一些或多或少的思考,才有素材可写,才有语言要表达,才有情感要倾诉。
读此书,我看到汪曾祺老先生是一位极其热爱生活的人。这世间的花草虫鱼鸟兽,蓝天白云流水,在他眼中都是别有一番情味,充满无限乐趣的。
印象极为深刻的是老先生写自己童年时躺在花园里与一根不起眼的小草玩得不亦乐乎,小草俨然是自己最亲密无间的小伙伴。
“有时什么也不做,我躺着,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根胡一处一处断了。这种声音只有拔草的人自己才能听得见。”
“草被压倒了。有时我的头动一动,倒下的草又慢慢站起来。我静静地注视它,很久很久,看它的努力快要成功时,又把头枕上去,嘴里叫一声“嗯!”
这充满童真童趣的细节描写,令人浮想联翩,意味悠长。
他的语言平淡质朴,如话家常。读着让我的心归于平和、宁静、放松,如同陪着一位慈祥和蔼的花甲老人在暖暖的阳光下聊天,安安静静地听他悠悠慢慢的诉说着生活中容易被忽略被无视的人、事、物。
有人说:他的作品有点儿像他的老师沈从文说的“希腊小庙”。沈从文的“小庙”里供奉的是“人性”,而汪曾祺的小庙里供奉的是“生活”。
与其说是生活,不如说是对待生活的态度,那就是爱,极其的热爱。
反思自己,并不缺少生活,而是缺少了感知生活的能力,更是缺少了感知幸福生活的能力。
愿你的生活如诗般自由,如花般灿烂。
老先生说:“你很辛苦,很累了,那么坐下来,喝一杯不凉不烫的清茶,读一点我的作品。”
哦,对了,老先生还有一本书叫《生活,是很好玩的》,要买来读一读。
03《写作这回事》斯蒂芬·金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上学时看《肖申克的救赎》,当时只是惊叹于电影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折服于主人公安迪无人能及的超强意志力,竟用一把小小的锤子花二十年的时间挖通了让自己重获自由的秘密通道。殊不知强大的意志力背后是安迪永远心怀希望,渴望获得自由,不止是身体的自由,更是精神的自由。也从未留意过这令人震撼的剧情是谁编写出来的。
原来是美国当代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近期读了他的书《写作这回事》。
斯蒂芬·金10岁前开始写作,到53岁时已发表作品35部,其中大多畅销,不少被改编为电影,稿酬数达亿万。
他坦言自己童年时读过不少于6吨的漫画,成年后每年读书在70至80种,平均一个月六七种。
他一生从事过很多职业,管道工、洗衣工、高中老师,在做这些工作时,他从未停止过读书,写作。
你如果想成为作家,必须首先得做到两件事:多读,多写。
我走到哪里都带着本书,我发现我有很多机会抽空读上几页。我几乎在哪里都能读书。
我读书并非为了写作,我读书是因为我就喜欢。我读小说并非为了研究小说的艺术,纯粹是因为我喜欢故事。
你如果没时间读书,那你就没时间写作。
你如果不能乐在其中,就不能成器。
我天生就爱黑暗夜色以及让人恐惧的棺木,就是这样。你若觉得我品味不高,我只能无可奈何耸耸肩。我就是爱。
拜伦说:一个人天生的条件,并不能决定他最终的高度。只有用强大的自律和内在驱动,才能把人带到更好的地方。
写作的地方不妨简陋,但有一样东西必不可少:一扇你甘心关上的门。
你关门,等于是以你的方式告诉世界,也告诉自己,你言出必行;你已做下要写作的严肃承诺,一诺千金,说到做到。
门把世界都关在外面,把你关在了里面。你要集中精力,完成手上的工作。
你需要房间,需要房门,需要关上门的决心。你也需要一个具体的目标,你坚持的时间越长,写作对你而言就会越容易。
阅读要花时间,而电视机这个玻璃奶嘴会占用你太多时间。
大多数人一旦戒除了对电视机的短暂渴望,会发现自己能享受阅读时间。
我很负责地说,关掉那个嘎嘎叫个不停的盒子不但可以提高你的生活质量,还可以提高你的写作水准。
读着这些句子,我觉得主人公安迪身上就多多少少有斯蒂芬·金身上的一些性格特点。
《肖申克的救赎》影片结尾:湛蓝的天空下是蔚蓝无垠的大海,沙滩边是一条小船,安迪和瑞德两个老朋友终于在阳光明媚的海滨相逢,彼此都很愉快地相互微笑着。
读完此书,我想再重温走进这部不朽的经典,走进斯蒂芬·金,去感受他笔下的人物精神。
04《当仓央嘉措遇见纳兰容若》随园散人著 新星出版社
在未深入了解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这两个人物的前提下,书名很能忽悠人,我还无知的认为这两人有很多生命的交集。原来二人相差二三十岁,纳兰容若生于公元1655年,离去时年仅31岁。仓央嘉措生于公元1683年,更令人扼腕叹息,以24岁的芳华告别了这个世界。也就是说纳兰离开时,仓央才两三岁。但二人都生活在康熙年间,都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以各自绝世的才华,绝世的情致,为我们留下许多动人心扉的文字。
所以本套书共两本,分别是《纳兰容若篇》、《仓央嘉措篇》。
《纳兰容若篇》
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因康熙皇帝立第二子为皇太子,皇太子小名保成,为了避皇太子的名讳,纳兰改名性德,号“楞伽山人”,希望自己放下悲情,在佛前静静坐着,忘了人世的云烟。
父亲纳兰明珠,康熙王朝的铁腕权相,和索尔图并肩成为康熙皇帝的左膀右臂。虽出身煊赫,身系三千宠爱,但纳兰是他自己,如他所说:我是天上多情种,不是人间富贵花。
作者以纳兰的一卷《饮水词》贯穿其中为我们介绍了纳兰这位深情纯净的贵族公子哥31年真挚悲凉的爱情,纯真无悔的友情,及他最不愿涉足的官场仕途历程。
他的生命最终属于情感,属于文字,他把心底的悲伤欢喜刻成文字,用喜欢的韵律串成词,然后独自站在风中静静吟唱。
他短暂的人生简单而生动,美丽而哀伤。
《仓央嘉措篇》
读此书之前、之后,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活佛的身份,于我,都是谜一样的存在。但了解了在那个风雨飘摇、血雨腥风的动荡时代,他虽身处西藏政权的最高位,但他只不过是掌权者手中的一枚棋子,一个傀儡而已。他无心政治,却被宿命无情的推进了政治的漩涡里,甚至连挣扎的力气都没有。
所以他的一生注定是悲凉的、凄切的。
他的魂、他的情,他的生命,最终如纳兰一样都交付给了文字,至今仍在世间流传,经过时间磨洗,愈加清透纯净。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你念,或者不念我。。。。。。
你爱,或者不爱我。。。。。。你跟,或者不跟我。。。。。。
默然,相爱,寂寞,欢喜。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布达拉宫顶上,升起金色太阳。那不是金色太阳,是仓央嘉措的光芒。
05《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刘若英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青葱岁月里喜欢的女神一位是徐静蕾,一位是刘若英,如今两位都已步入中年行列,而我,也过了而立之年,但依然抵挡不住对她们的喜欢。
还记得初知刘若英,是高二时,学校允许在班里举行元旦晚会,教室里电视上播放刘若英的《为爱痴狂》的mv。忘记当时穿的什么衣服,只记得她坐在长长的台阶上,短发,清澈的眼神,淡淡的微笑,稚嫩清纯的脸庞,用清亮的嗓音一遍遍唱着: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就是这样一个画面,一句歌词,让我记住并喜欢上了一个叫刘若英的女歌手。
本书刘若英和自己的几位朋友以访谈聊天的形式对人的“独处”与“相处”作了深入的探讨。
在这样一个潮水四起,泥沙俱下的时代,我们都害怕孤独,害怕寂寞,害怕被遗忘,害怕自己被孤立,但奶茶说:善于独处的人,不会很容易地感到寂寞,自己与自己之间,其实有很多事可以做、可以忙,不需要别人来知道自己的状态。孤独是一种状态,而寂寞则是一种负面情绪。
我想她是体会到了独处的幸福,所以才会这样说。
她总是忍不住在群体生活里,偷一点自我的空间。
生活不易,她总愿意在平凡中寻找小乐趣。
人生是一段无法回头的旅程,我充满好奇地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希望,不管是自处或相处,我都能找到合适的角度与姿势欣赏眼前的风景。
如今已为人母为人妻的奶茶,听说最近在做导演,片名叫《后来的我们》
我想她已蜕变成不一样口味的“奶茶”。
作家贾平凹说:“你若喜欢一本书了,不妨多读。第一遍可囫囵吞枣,这叫享受;第二遍就静心坐下来读,这叫吟味;第三遍便要一句一句想着读,这叫深究。三遍读过,放上几天,再去读读,常又会有再新再悟的地方。”我想我的读书应该融合了享受和吟味吧,更多的还是享受多一些,或许就是现在所说的浅阅读,但不管深浅总归是属于自己的阅读感受。
一本书读完了,当我要写点儿什么时,重新拿起书,听书页在指尖划过的声音;看自己当时留下的或黑或红的旁批,有简简单单的一个词,有长长短短的波浪线或句子,望着这些痕迹,如同自己走过的每一个日子,心里格外踏实;最后再在键盘上敲下一些浅浅的文字。沉浸在这种再回忆与再记忆的过程里,感觉真好!